第四个字是厉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4

奋发蹈厉

成语拼音

fèn fā dǎo lì

成语解释

奋:振作;发:激励;蹈:踩,引伸为做,实行;厉:猛烈,迅疾。精神振奋,行动迅猛。

成语出处

邹韬奋《抗战以来·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》:“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,奔赴前线,不让男同胞专美。”

声色并厉

成语拼音

shēng sè bìng lì

成语解释

声色:声音和脸色。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敦声色并厉,欲以威力便从己。”

发扬踔厉

成语拼音

fā yáng chuō lì

成语解释

原指周初《武》乐的舞蹈动作。手足发扬,蹈地而猛烈,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。后比喻精神奋发,意气昂扬。

成语出处

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发扬蹈厉,太公之志也。”

发扬蹈厉

成语拼音

fā yáng dǎo lì

成语解释

原指周初《武》乐的舞蹈动作。手足发扬,蹈地而猛烈,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。后比喻精神奋发,意气昂扬。

成语出处

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发扬蹈厉,太公之志也。”

声色俱厉

成语拼音

shēng sè jù lì

成语解释

声色: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;厉:严厉。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。 >> 声色俱厉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明帝纪》:“(王)敦素以帝神武明略,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:‘皇太子何以德称?’声色俱厉,必欲使有言。”

声张势厉

成语拼音

shēng zhāng shì lì

成语解释

张:伸张,扩张;厉:猛烈。指声势烜赫

成语出处

清·曾国藩《送谢吉人之官江左序》:“是时何坤柄国,声张势厉,家奴称高车横行都市无所惮。”

渊涌风厉

成语拼音

yuān yǒng fēng lì

成语解释

如水之涌,如风之疾。比喻谈吐滔滔不绝。

成语出处

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行品》:“士有机变清锐,巧言绮粲,揽引譬喻,渊涌风厉。然而口之所谈,身不能行。”

发愤自厉

成语拼音

fā fèn zì lì

成语解释

发愤:下决心,立志;厉:磨砺。立志磨炼自己

成语出处

章炳麟《与刘揆一书》:“夫处阴极玄黄之世,材者宜发愤自厉,复我种族。”

即温听厉

成语拼音

jí wēn tīng lì

成语解释

后以之称面受尊者的教诲。

成语出处

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君子有三变: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,听其言也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