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个字是食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0

发愤忘食

成语拼音

fā fèn wàng shí

成语解释

努力学习或工作,连吃饭都忘了。形容十分勤奋。

成语出处

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

暖衣饱食

成语拼音

nuǎn yī bǎo shí

成语解释

形容生活宽裕,衣食丰足。

成语出处

《荀子·荣辱》:“是庶人之所以取暖衣饱食,长生久视,以免于刑戮也。”

恶虎不食子

成语拼音

è hǔ bù shí zǐ

成语解释

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。比喻不伤害亲近者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》:“山僧失口曰:‘恶习虎不食子。’”

忘寝废食

成语拼音

wàng qǐn fèi shí

成语解释

寝:睡觉。废:废止,停止。形容专心致志地干谋一件事情,连睡觉、吃饭都顾不上了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司马光《进五规状·远谋》:“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,羽书相衔,或一方饥馑,饿莩盈野,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,忘寝废食以忧之。”

弱肉强食

成语拼音

ruò ròu qiáng shí

成语解释

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。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送浮屠文暢师序》:“弱之肉,强之食。”明·刘基《秦女体行》:“有生不幸遭乱世,弱肉强食官无诛。”

因噎废食

成语拼音

yīn yē fèi shí

成语解释

原意是说,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,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,这太荒谬了。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。 >> 因噎废食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吕氏春秋·荡兵》:“夫有以噎死者,欲禁天下之食,悖。”

易子而食

成语拼音

yì zǐ ér shí

成语解释

子:指儿女。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,城内粮尽,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。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。 >> 易子而食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易子而食之,析骸而炊之。”

并日而食

成语拼音

bìng rì ér shí

成语解释

并日:两天合并成一天。不能天天得食,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粮食。形容生活穷困。

成语出处

《礼记·儒行》:“儒有一亩之宫,环堵之室,筚门圭窬,蓬户瓮牖,易衣而出,并日而食。”

恶衣恶食

成语拼音

è yī è shí

成语解释

恶:粗劣的。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。

成语出处

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

井渫莫食

成语拼音

jǐng xiè mò shí

成语解释

比喻洁身自持,而不为人所知。同“井渫不食”。

成语出处

汉·王粲《登楼赋》:“惧匏瓜之徒悬兮,畏井渫之莫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