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个字是通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0

庆吊不通

成语拼音

qìng diào bù tōng

成语解释

庆:贺喜;吊:吊唁。不予贺喜、吊唁。指不与人来往

成语出处

章炳麟《平等论》:“是四类者,庆吊不通,婚媾不遂,载在册府,世世无有移易。”

绝地天通

成语拼音

jué dì tiān tōng

成语解释

绝:断绝。断绝天神降落地上,地神升到天上。指使天地各得其所,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秩序纪纲

成语出处

《尚书·吕刑》:“乃命重黎,绝地天通,罔有降格。”

脉络贯通

成语拼音

mài luò guàn tōng

成语解释

脉络:人体内的经络。比喻事物前后连贯,条理清楚

成语出处

宋·朱熹《序》:“然后此书之旨,支分节解,脉络贯通。”

大显神通

成语拼音

dà xiǎn shén tōng

成语解释

神通:原为佛家语,指无所不能的力量。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。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八十九回:“他三人辞了师父,在城外大显神通。”

融会贯通

成语拼音

róng huì guàn tōng

成语解释

融会:融合领会;贯通:贯穿前后。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,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。

成语出处

《朱子全书·学三》:“举一而三反,闻一而知十,乃学者用功之深,穷理之熟,然后能融会贯通,以至于此。”

文理不通

成语拼音

wén lǐ bù tōng

成语解释

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。

成语出处

《旧五代史·选举志》:“况此等多不究义,唯攻帖书,文理既不甚通,名第岂可妄与?”

无所不通

成语拼音

wú suǒ bù tōng

成语解释

通:通晓。没有什么不通晓。形容知道的东西很多。

成语出处

《孝经·感应》:“孝悌之至,通于神明,光于四海,无所不通。”

首尾贯通

成语拼音

shǒu wěi guàn tōng

成语解释

首尾:前后。指前后连贯相通

成语出处

宋·王观国《学林·古赋题》:“盖亦拟张衡《二京》而为《三都赋》……此赋首尾贯通,亦一赋也。”

一窍不通

成语拼音

yī qiào bù tōng

成语解释

窍:洞,指心窍。没有一窍是贯通的。比喻一点儿也不懂。 >>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吕氏春秋·过理》:“杀比干而视其心,不适也。孔子闻之曰:‘其窍通,则比干不死矣。’”高诱注:“纣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为恶,杀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。”

声入心通

成语拼音

shēng rù xīn tōng

成语解释

声:话音。指一听见圣人的话,就能领悟它的深意

成语出处

宋·张载《正蒙·三十》:“六十尽人物之性,声入心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