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个字是正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1

党邪陷正

成语拼音

dǎng xié xiàn zhèng

成语解释

与坏人结伙,陷害好人。

成语出处

《旧唐书·宋璟传》:“璟谓曰:‘名义至重,神道难欺,必不可党邪陷正,以求苟免!’”

平心持正

成语拼音

píng xīn chí zhèng

成语解释

主持公正,无所偏倚

成语出处
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且单于信女,使决人死生,不平心持正,反欲斗两主,观祸败。”

弃邪归正

成语拼音

qì xié guī zhèng

成语解释

不再干坏事,走上正路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九十一回:“将军弃邪归正,与宋某等同替国家出力,朝廷自当重用。”

谲而不正

成语拼音

jué ér bù zhèng

成语解释

谲:欺诈。诡诈而不正派。

成语出处

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晋文公谲而不正,齐桓公正而不谲。’”

党邪丑正

成语拼音

dǎng xié chǒu zhèng

成语解释

犹言党邪陷正。与坏人结伙,陷害好人。

成语出处

《明史·路振飞传》:“崇祯四年征授御史,疏劾周延儒卑污奸险,党邪丑正,祈立斥以清揆路。”

大公至正

成语拼音

dà gōng zhì zhèng

成语解释

至:最;正:公正。完全秉公办理,毫不偏心

成语出处

范文澜《中国近代史》上册第一章:“来惩办林、邓,表示自己的‘大公至正’。”

不当不正

成语拼音

bù dāng bù zhèng

成语解释

不:语助词,没有实际意思。表示端端正正。

成语出处

元·无名氏《渔樵记》第三折:“老汉也分开人丛,不当不正,站在那相公马前。”

邪不干正

成语拼音

xié bù gān zhèng

成语解释

邪恶的压不倒正派刚正的事物。

成语出处

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方正》:“臣闻邪不干正,若使咒臣,必不能行。”

词言义正

成语拼音

cí yán yì zhèng

成语解释

词:言词,语言。义:道理。言辞严厉,义理正大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张孝祥《明守赵敷文》:“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,而辞严义正,千载之下,见者兴起,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