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个字是反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5

反经合道

成语拼音

fǎn jīng hé dào

成语解释

虽违背常道,但仍合于义理。同“反经合义”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徐渭《女状元》第一出:“此正教做以叔援嫂,因急行权;矫诏诛羌,反经合道。”

反裘伤皮

成语拼音

fǎn qiú shāng pí

成语解释

古人穿皮衣毛朝外,反穿则毛在里,皮必受损。比喻愚昧不知本末。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今详欲因人之饥,以要三倍,反裘伤皮,未足喻之。”

反裘负薪

成语拼音

fǎn qiú fù xīn

成语解释

反穿皮袄背柴。形容贫穷劳苦。也比喻为人愚昧,不知本末。同“反裘负刍”。

成语出处

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非鞅》:“无异于愚人,反裘而负薪,爱其毛。不知其皮尽也。”

反朴归真

成语拼音

fǎn pǔ guī zhēn

成语解释

反:通“返”,回;朴:质朴;归:返回;真:天然,自然。去掉外饰,还其本质。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。

成语出处

鲁迅《花边文学·玩笑只当它玩笑(下)》:“连刘先生似的想白话‘返朴归真’的意思也全没有。”

反行两登

成语拼音

fǎn xíng liǎng dēng

成语解释

行:做,行事;登:通“得”,取得,获得。从反面着手行事收到正反两面的效果

成语出处

战国·卫·商鞅《商君书·徕民》:“此其损敌也,与战胜同实;而秦得之以为粟,此反行两登之计也。”

反裘负刍

成语拼音

fǎn qiú fù chú

成语解释

反裘:反穿皮衣;负:背;刍:柴草。反穿皮袄背柴。形容贫穷劳苦。也比喻为人愚昧,不知本末。

成语出处

《晏子春秋·杂上》:“晏子之晋,至中牟,睹弊冠反裘负刍,息于涂侧者,以为君子也。”

反复无常

成语拼音

fǎn fù wú cháng

成语解释

无常:变化不定。形容常常变化,一会儿是这样,一会儿又是那样,变动不定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·梁·费昶《行路难》诗:“当年翻复无常定。”

反阴复阴

成语拼音

fǎn yīn fù yīn

成语解释

迷信说法,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推算祸福和婚姻成败。指象征婚姻难成

成语出处

元·关汉卿《调风月》第四折:“今年见吊客临,丧门聚,反阴复阴,半载其余。”

反首拔舍

成语拼音

fǎn shǒu bá shě

成语解释

反首:头发散乱下垂;拔舍:拔去杂草,就地宿营。形容军队战败后的狼狈状况

成语出处

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秦获晋侯以归。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