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个字是明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6 14:58

明镜高悬

成语拼音

míng jìng gāo xuán

成语解释

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,能照人心胆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。 >> 明镜高悬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西京杂记》卷三:“有方镜,广四尺,高五尺九寸,表里有明,人直来照之,影则倒见。以手扪心而来,则见肠胃五脏,历然无碍。”

明如指掌

成语拼音

míng rú zhǐ zhǎng

成语解释

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,好象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。

成语出处

清·冯镇峦《读杂说》:“予于《聊斋》,钩清段明,明如指掌。”

明珠生蚌

成语拼音

míng zhū shēng bèng

成语解释

明珠生于老蚌。比喻杰出的儿子生于出色的父亲。 >> 明珠生蚌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昨日仲将来,文敏笃诚,保家之主也。不意双珠近出老蚌。 晋·赵岐《三辅决录》

明知故犯

成语拼音

míng zhī gù fàn

成语解释

明明知道不能做,却故意违犯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九:“问:‘一切含灵具有佛性,既有佛性,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?’师曰:‘知而故犯。’”

明珠弹雀

成语拼音

míng zhū tán què

成语解释

用珍珠打鸟雀。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。 >> 明珠弹雀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汉·扬雄《太玄经·唐》:“明珠弹于飞肉,其得不复。测曰:明珠弹肉,费不当也。”

明刑弼教

成语拼音

míng xíng bì jiào

成语解释

弼:辅助。用刑法晓喻人民,使人们都知法、畏法而守法,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。

成语出处

《尚书·大禹漠》:“明于五刑,以弼五教,期于予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