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个字是三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6 15:03

三兽渡河

成语拼音

sān shòu dù hé

成语解释

佛教以兔、马、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,喻小、中、大三乘证道之高下。后泛指修行。

成语出处

《优婆塞戒经·三种菩提品》:“善男子,如恒河三兽俱渡:兔、马、香象。兔不至底,浮水而过;马或至底,或不至底;象则尽底。恒河水者,即是十二因缘河也。声闻渡时,犹如彼兔;缘觉渡时,犹如彼马;如来渡时,犹如香象,是故如来得名为佛。”

三求四告

成语拼音

sān qiú sì gào

成语解释

指再三求告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0回:“嫌我不好,谁叫你们瞎了眼,三求四告的,跑了我们家做甚么去了?”

三盈三虚

成语拼音

sān yíng sān xū

成语解释

盈:满。虚:空。指孔子的满门弟子,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,多次离开孔子之门。形容讲学效果好,影响大。

成语出处

汉·王充《论衡·讲瑞》:“少正卯在鲁,与孔子并,孔子之门三盈三虚,唯颜渊不出。”

三分像人,七分似鬼

成语拼音

sān fēn xiàng rén,qī fēn sì guǐ

成语解释

骂人的话。骂人长相难看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三回:“我嫁得这等一个,也不枉了为人一世!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,三分像人,七分似鬼,我直恁地晦气!”

三过其门而不入

成语拼音

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

成语解释

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,后比喻热心工作,因公忘私。 >> 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、稷当平世,三过其门而不入。”

三番四覆

成语拼音

sān fān sì fù

成语解释

番:次;覆:反复。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

成语出处

清·敖英《彩雪亭杂言·邝子元》:“或事到跟前,可以顺应,却乃畏首畏尾,三番四覆,犹豫不决。”

三首六臂

成语拼音

sān shǒu liù bì

成语解释

神道的形状。后比喻神通广大,本领出众。同“三头六臂”。

成语出处

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六十三回:“子牙见对营门一人,三首六臂,青面獠牙。”

三薰三沐

成语拼音

sān xūn sān mù

成语解释

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。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。同“三衅三浴”。②表示虔敬。③比喻栽培,提携。

成语出处

金·元好问《丙午九日咏菊》:“三薰复三沐,岁宴与君期。”

三翻四覆

成语拼音

sān fān sì fù

成语解释

翻:转。反复无常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张岱《石匮书后集·烈帝本纪》:“先帝焦于治,以致十七年之天下,三翻四覆,夕改朝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