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个字是声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6 15:04

声势浩大

成语拼音

shēng shì hào dà

成语解释

声势:声威和气势;浩:广大。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。

成语出处

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六回:“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,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,不过声势浩大罢了。”

声色俱厉

成语拼音

shēng sè jù lì

成语解释

声色: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;厉:严厉。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。 >> 声色俱厉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明帝纪》:“(王)敦素以帝神武明略,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:‘皇太子何以德称?’声色俱厉,必欲使有言。”

声势汹汹

成语拼音

shēng shì xiōng xiōng

成语解释

汹汹:气势盛大的样子。形容来势盛大凶猛的样子

成语出处
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胡氏》:“次日,果有狐兵大至;或骑或步,或弓或弩、马嘶人沸、声势汹汹。”

声价十倍

成语拼音

shēng jià shí bèi

成语解释

声价:声望和社会地位。比喻名誉地位大大增高。

成语出处

唐·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一登龙门,则声价十倍。”

声价倍增

成语拼音

shēng jià bèi zēng

成语解释

声价:声望和社会地位。指声誉和社会地位成倍增加,迅速提高

成语出处

宋·洪咨夔《诸庄提举启》:“品题一出,声价倍增,四学士之名等华岳而俱重,六君子之选与日星而并垂。”

声入心通

成语拼音

shēng rù xīn tōng

成语解释

声:话音。指一听见圣人的话,就能领悟它的深意

成语出处

宋·张载《正蒙·三十》:“六十尽人物之性,声入心通。”

声张势厉

成语拼音

shēng zhāng shì lì

成语解释

张:伸张,扩张;厉:猛烈。指声势烜赫

成语出处

清·曾国藩《送谢吉人之官江左序》:“是时何坤柄国,声张势厉,家奴称高车横行都市无所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