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孜孜矻矻

zī zī kū kū

勤勉不懈的样子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,闵其时之不平,人之不乂,得其道,不敢独善其身,而必以廉济天下也,孜孜矻矻,死而后已。”

众口交攻

zhòng kǒu jiāo gōng

交:俱,共。许多人一起用话语攻击

成语出处

《明史·王应熊传》:“言陛下召应熊,必因其秉国之日,众口交攻,以为孤立无党,孰知其同年密契,肺腑深联。”

竹马之好

zhú mǎ zhī hǎo

竹马:小孩当马骑的竹竿。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帝曰:‘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?’靓曰:‘臣不能吞炭漆身,今日复睹圣颜。’因涕洒百行,帝于是惭悔而出。”

倚官挟势

yǐ guān xié shì

倚仗官府的权势。

成语出处

元·关汉卿《玉镜台》第三折:“你说领着省事,掌着军权,居着高位,又道会亲处倚官挟势。”元·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四折:“从公道,依正理,怎做得倚官挟势。”

趑趄嗫嚅

zī jū niè rú

欲进又退,欲言又止。形容奴颜婢膝,畏缩不前的样子。

成语出处

语出唐·韩愈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:“伺候于公卿之门,奔走于形势之途,足将进而趑趄,口将言而嗫嚅,处秽汙而不羞,触刑辟而诛戮,侥幸于万一,老死而后止者,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?”

至再至三

zhì zài zhì sān

指一而再,再而三。

成语出处

《尚书·多方》:“我惟时其教告之,我惟时其战要囚之,至于再,至于三,乃有不用我降尔命,我乃其大罚殛之!”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二:“妾隔帘故邀其满引,至再至三,终不肯出。”

众口烁金

zhòng kǒu shuò jīn

形容舆论力量大,连金属都能熔化。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

成语出处

汉·荀悦《汉纪·景帝纪》:“众口烁金,积毁销骨。”

孜孜不辍

zī zī bù chuò

勤勉从事,努力专一,不肯停息。

成语出处

《东观汉记·邓弘传》:“师事刘述,常在师门,布衣徒行,讲诵孜孜不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