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积习成常

jī xí chéng cháng

积习:长期的习惯;常:普通,平常。一种做法长期去做便成为惯例,被视作正常

成语出处

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·温水》:“暑亵薄日,自使人黑,积习成常,以黑为美。”

口惠而实不至

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

成语正音

而,不能读作“ěr”。

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,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。

成语出处

《礼记·表记》:“口惠而实不至,怨灾及其身。”

口含天宪

kǒu hán tiān xiàn

天宪:指朝廷法令。比喻说话就是法律,可以决定人的生死。

成语出处

《后汉书·朱穆传》:“手握王爵,口含天宪。”

扣槃扪烛

kòu pán mén zhú

扣:敲;扪:摸。比喻认识片面,未得要领。 >> 扣槃扪烛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宋·苏轼《日喻》:“生而眇者不识日,问之有目者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状如铜槃。’扣槃而得其声。他日闻钟,以为日也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光如烛。’扪烛而得其形。他日揣籥,以为日也。”

黑天墨地

hēi tiān mò dì

谓漆黑一团。同“黑天摸地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西湖二集·天台匠误招乐趣》:“张漆匠黑天墨地,心下慌张道:‘不知是恁缘故,叫我到此?’”

口诛笔伐

kǒu zhū bǐ fá

成语正音

伐,不能读作“dài”。

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汪廷讷《三祝记·同谪》:“他捐廉弃耻,向权门富贵贪求,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,垄上璠间识者羞。

急人之危

jí rén zhī wēi

急:着急;危:危急。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

成语出处

《新五代史·刘守光传》:“公三晋贤士,独不急人之危乎?”

黑漆皮灯笼

hēi qī pí dēng lóng

①涂以黑漆的灯笼。形容社会腐败黑暗。②形容懵然无知。

成语出处

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·阑驾上书》:“赃吏贪婪而不问,良民涂炭而罔知。闾阎失望,田里寒心,乃歌曰:九重丹诏颁恩至,万两黄金奉使回……又歌曰:官吏黑漆皮灯笼,奉使来时添一重。”

口中雌黄

kǒu zhōng cí huáng

雌黄:即鸡冠石,过去写字用黄纸,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。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。比喻言论前后矛盾,没有一定见解。 >> 口中雌黄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王衍传》:“义理有所不安,随即更改,世号口中雌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