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既往不咎

jì wǎng bù jiù

成语正音

往,不能读作“wànɡ”;咎,不能读作“jiū”。

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,就不必再责怪了。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。 >> 既往不咎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论语·八佾》:“成事不说,逐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”

既来之,则安之

jì lái zhī,zé ān zhī

成语正音

则,不能读作“zhé”。

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,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。后指既然来了,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。

成语出处

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夫如是,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既来之,则安之。”

肯堂肯构

kěn táng kěn gòu

堂:立堂基;构:盖屋。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,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。后反其意而用之,比喻儿子能继承父亲的事业。

成语出处

《尚书·大浩》:“以作室喻治政也。父已致法,子乃不肯为堂基,况肯构主屋乎?”

济世救人

jì shì jiù rén

济:拯救。拯治时世救济人民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一百一十三卷:“乃命其子命龙宫药方三十首与先生,此真道者,可以济世救人。”

鹤处鸡群

hè chǔ jī qún

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。同“鹤立鸡群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敦煌变文集·维摩诘经讲经文》:“遥望而清风宛在,鹤处鸡群;近观而光彩射人,龙来洞口。”

科头箕裾

kē tóu jī jù

科头:不戴帽子;裾:通“倨”,傲慢;箕裾:两腿分开而坐。不戴帽子,席地而坐。形容不拘礼法

成语出处

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·入道》:“这搭儿瀑布飞流,青松夹道,将蒲团打坐一回,正是科头箕裾长松下,白眼看他世上人。”

急流勇进

jí liú yòng jìn

成语正音

急,不能读作“jī”。

在急流中要勇于前进。形容在险境中积极进取,不退缩。

成语出处

宋 邵伯温《邵氏见闻录》:“以火箸画灰,作‘做不得’三字,徐曰:‘急流勇退人也’。”

可喜可愕

kě xǐ kě è

愕:惊讶。又喜悦又惊讶

成语出处

明·黄淳耀《李龙眠画罗汉记》:“推画者之意,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,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