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豪干暴取

háo gàn bào qǔ

指恃强夺取。

成语出处

明·何景明《内篇》:“治储之事,散有聚无,士需将征,豪干暴取,凶不改敛,贫不减费,权利而府怨是难之也。”

积恶余殃

jī è yú yāng

多行不善,则会遭受恶报。劝人不要行恶,以免祸延子孙。

成语出处

《易经·坤卦·文言曰》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南朝宋·释法明《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》:“积善余庆,积恶余殃,虽新新生灭,交臂代谢,善恶之业,不得不受。”?

开利除害

kāi lì chú hài

犹言兴利除弊。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,除去各种弊端。

成语出处

汉·贾谊《新书·立后义》:“而所以有天下者,以为天下开利除害,以义继之也。”

国士无双

guó shì wú shuāng

国士:国中杰出的人物。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。 >> 国士无双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诸将易得耳,至如信者,国士无双。”

毫末不札,将寻斧柯

háo mò bù zhā,jiāng xún fǔ kē

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,酿成大患,再要消除,就很困难。

成语出处

《孔子家语·观周》:“勿谓何伤,其祸将长;勿谓何害,其祸将大……焰焰不灭,炎炎若何?涓涓不壅,终为江河;绵绵不绝,或成网罗;毫末不札,将寻斧柯。”王肃注:“札,拔也;寻,用者也。”

鸡犬相闻

jī quǎn xiāng wén

指人烟稠密。

成语出处

先秦·李耳《老子》:“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”

积讹成蠹

jī é chéng dù

指谬误积久,败坏人心。

成语出处

唐·沈亚之《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》:“京师,诸夏之本也,将以观理,而豪猾时逾检;太学,明教之源也,期于变风,而生徒多堕业;列郡在乎颁条,而干禁或未绝;又在乎按度,而淫巧或未格。俗恬风靡,积讹成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