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汗不敢出

hàn bù gǎn chū

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。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。 >> 汗不敢出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战战栗栗,汗不敢出。”

诡秘莫测

guǐ mì mò cè

成语正音

诡,不能读作“wēi”。

诡秘:神秘不可知;莫测:无法捉摸。指人的行为态度神秘难以揣测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刘克庄《后村全集·和实之读邸报之一》:“鬼谷纵横舌,终南诡秘踪。”

富贵寿考

fù guì shòu kǎo

考:高寿。指既有财有势又得享高寿

成语出处

《旧唐书·郭子仪传赞》:“富贵寿考,繁衍安泰,衰荣始终,人道之盛,此无缺焉。”

浮萍浪梗

fú píng làng gěng

浮萍:浮在水上的萍草;浪梗:浪里的草木茎。比喻漂泊无定的人

成语出处

元·乔吉《扬州梦》楔子:“博着个甚功名,教俺做浮萍浪梗,因此上意懒出豫章城。”

含糊其词

hán hú qí cí

含糊:不明确,不清晰。词:话语。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,不清楚,不明确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陆贽《论缘边守备事宜壮》:“即相执证,理全辨明,朝廷每为含糊,未尝穷究曲直。”

诡谲怪诞

guǐ jué guài dàn

怪诞:奇异古怪。形容十分古怪离奇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陆九渊《书与包洋道》:“一旦骇于荒唐缪悠之说,惊于诡谲怪诞之辞,则其颠顿狼狈之状,可胜方哉?”

复礼克己

fù lǐ kè jǐ

克:克制,约束;克己:约束自己。指约束自我,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李充传》:“室有善言,应在千里,况乎行止,复礼克己。”

鼾声如雷

hān shēng rú léi

成语正音

鼾,不能读作“ɡān”或“bí”。

鼾声:熟睡时发出的鼻息声。形容睡得很深,鼾声很大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第九章:“上使人微觇准所为,而准方酣寝于中书,鼻息如雷。”

补残守缺

bǔ cán shǒu quē

残:残缺,不完整;缺:残破。舍不得扔下残缺陈旧的东西。形容思想保守

成语出处

汉·荀悦《汉纪·哀帝纪》:“至于国家大事,则幽冥莫知其原,然犹补残守缺,挟恐见破之私意,而忘服义从善之公心。”

龟冷支床

guī lěng zhī chuáng

比喻壮志未酬,蛰居待时。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龟策列传褚少孙论》:“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,行二十余岁,老人死,移床,龟尚生不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