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不三不四

bù sān bù sì

成语正音

不,不能读作“bú”。

指不正派,也指不象样子。 >> 不三不四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七回:“这伙人不三不四,又不肯近前来,莫不要攧洒家。”

管中窥天

guǎn zhōng kuī tiān

管:竹管;窥:从小孔或缝隙里看。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。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。

成语出处

《庄子·秋水》:“是直用管窥天,用锥指地也,不亦小乎?”

夺锦才

duó jǐn cái

夺锦:夺锦袍。争夺锦袍的才华。形容才华超群,后来居上

成语出处

《新唐书·宋之问传》:“之问俄倾献,后览之嗟赏,更夺锦袍以赐。”

灌夫骂坐

guàn fū mà zuò

用以指人借酒发泄心中的不满。 >> 灌夫骂坐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载:灌夫,西汉人,初以勇武闻名,为人刚直不阿,任侠,好饮酒骂人。与丞相田蚡不和,后因在蚡处使酒骂座,戏侮田蚡,为蚡所劾,以不敬罪族诛。

不甚了了

bù shèn liǎo liǎo

成语正音

了,不能读作“le”。

甚:很;了了:明白。不很明白,不很懂。 >> 不甚了了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宋·洪迈《夷坚丁志·黄州野人》:“初不甚了了,养之数日,始能言,乃实人也。”

不入时宜

bù rù shí yí

时宜:当时的需要和潮流。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。也指不合世俗习尚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袁帝纪》:“皆违经背古,不合时宜。”

贯颐奋戟

guàn yí fèn jǐ

颐:下巴。两手捧颐而直入敌阵。形容英勇无畏。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虎贲之士跣跔科头贯颐奋戟者,至不可胜计。”

不屈不挠

bù qū bù náo

成语正音

挠,不能读作“ráo”。

屈:屈服;挠:弯曲。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,表现十分顽强。 >> 不屈不挠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乐昌笃实,不桡不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