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寡不胜众

guǎ bù shèng zhòng

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。同“寡不敌众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吕氏春秋·壅塞》:“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,世之直士,其寡不胜众,数也。”

不壹而三

bù yī ér sān

指再三;多次。

成语出处

《孔子家语·弟子行》:“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。适鲁,见孔子曰:‘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,不壹而三焉。赐也辞,不获命;以所见者对矣。’”

遁世无闷

dùn shì wú mèn

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。

成语出处

《易·乾》:“不成乎名,遁世无闷。”孔颖达疏:“谓逃遁避世,虽逢无道,心无所闷。”

不识好歹

bù shí hǎo dǎi

成语正音

好,不能读作“hào”。

不知好坏。指愚蠢,缺乏识别能力。

成语出处

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[九阿姐]方才告诉我许多话,说你不识好歹,放着鹅毛不知轻,顶着磨子不知重,心下好生不悦。”

挂羊头卖狗肉

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

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,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。 >> 挂羊头卖狗肉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第31卷:“悬羊头,卖狗肉,知它有甚凭据。”

刮野扫地

guā yě sǎo dì

大风吹扫野地。比喻杀获无余。

成语出处

《文选·扬雄〈羽猎赋〉》:“鸟不及飞,兽不得过。军惊师骇,刮野扫地。”李善注:“言杀获皆尽,野地似乎扫刮也。”

遁世离群

dùn shì lí qún

犹言避世独处。

成语出处

《元史·隐逸传序》:“后世之士,其所蕴蓄或未至,而好以迹为高,当邦有道之时,且遁世离群,谓之隐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