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一介之士

yī jiè zhī shì

一个微末的士人。指忠心正直的人。

成语出处

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入臣外传》:“彼越王者一节之人,范蠡一介之士。”

战胜攻取

zhàn shèng gōng qǔ

战必胜,攻必取。指谋略高,战斗力强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操大国之势,征强兵伐诸侯,战胜攻取,利尽归于陶,国之币帛竭入太后之家。”

枕席还师

zhěn xí huán shī

形容行军道路极其平坦安稳。同“枕席过师”。

成语出处

唐·李德裕《赠王茂元司徒制》:“必当樽俎制胜,枕席还师,势如风霆,功在刻漏。”

羽蹈烈火

yǔ dǎo liè huǒ

羽:鸟。鸟去踏灭烈火。比喻不自量力而自取灾祸

成语出处

汉·刘向《新序·杂事》:“若以桀诈尧,譬之若以卵投石,若以指绕沸,若羽蹈烈火,入则焦没耳。”

斩岸堙溪

zhǎn àn yīn xī

堙:堵塞、填满。铲平高岸,填塞河沟。比喻修整与开辟道路

成语出处

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权勋》:“中山之国有夙繇者,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。为铸大钟,方车二轨以遗之。夙繇之君,将斩岸堙溪以迎钟。”

知尽能索

zhī jìn néng suǒ

比喻智慧能力都竭尽了。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农工商贾畜长,固求富益货也。此有知尽能索耳,终不余力而让财矣。”

仗义行仁

zhàng yì xíng rén

注重义气,施行仁德

成语出处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5回:“素知将军仗义行仁,扶危济困,不想果然如此义气!倘蒙存微命,当以捐躯保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