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风尘碌碌

fēng chén lù lù

碌碌:辛苦忙碌的样子。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样子。

成语出处

明·金毓峒《金鹤冲诗·按部泾原韩国主招宴暧泉二首(其一)》:“风尘碌碌惜年华,选胜陪游帝子家。”

各如其意

gè rú qí yì

如:达到;愿:意愿。每个人都能达到或实现自己的愿望。 >> 各如其意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每诏令议义,诸老先生不能言,贾生尽为之对,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,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。 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蛤蟆夜哭

há má yè kū

蛤蟆于夜晚哭泣。形容毫无根据诬陷好人。 >> 蛤蟆夜哭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复闻有言曰:‘吾今幸无尾,但恐更理会蝌蚪时事也。 《艾子杂说》

定国安邦

dìng guó ān bāng

邦:国家。治理和保卫国家,使国家安定稳固。

成语出处

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三折:“枉了你扬威耀武,尽忠歆节,定国安邦,偏容他鸱鸮弄舌,乌鸦展翅,强配鸾凤。”

鼎足之势

dǐng zú zhī shì

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。 >> 鼎足之势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愿披腹心,输肝胆,效愚计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诚能听臣之计,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势莫敢先动。”

表里相合

biǎo lǐ xiāng hé

表里:内外;合:协同。里外相互协同

成语出处

西周·吕尚《阴符》:“左右有水,前有大阜,后有高山,战于雨水之间,乘敌过邑,是谓表里相合。”

表里相符

biǎo lǐ xiāng fú

犹表里如一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方孝孺《五待制私谥议》:“惟三代之学,本诸身心,著于行事,发于文辞,表里相符,华质不爽。”

摽梅之年

biào mén zhī nián

摽梅:梅子成熟后落下来。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。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召南·摽有梅》:“摽有梅,其实七兮。求我庶士,迨其吉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