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张口掉舌

zhāng kǒu diào shé

指发表言论。

成语出处

唐·罗隐《谗书·叙二狂生》:“张口掉舌,则谓之讪谤;俯首避事,则谓之诡随,是时难事也。”

折腰升斗

zhé yāo shēng dòu

折腰:弯腰。比喻忍受屈辱

成语出处

宋·杨泽民《六么令·壬寅四月扶病外邑催租寄内》词:“折腰升斗,辜负当年旧松菊。”

一毫千里

yī háo qiān lǐ

指差错虽微,造成的危害甚大。

成语出处

语出《礼记·经解》:“《易》曰‘君子慎始;差若豪(毫)牦,缪以千里’。”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《易》曰‘正其本,万物理;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’,故君子慎始也。”卢辩注:“据《易说》言也。”

张甲李乙

zhāng jiǎ lǐ yǐ

犹言张三李四。

成语出处

汉·张奂《诫兄弟书》:“不自克责,反云张甲谤我,李乙怨我,我无是过,尔亦已矣。”三国·魏·曹操《与王修书》:“张甲李乙,尚犹先之,此主人意待之不优之效也。”

昭昭之宇

zhāo zhāo zhī yǔ

昭昭:光明;宇:宇宙,指世界。指光明的世界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甘瞑于太霄之宅,而觉视于昭昭之宇。”

一毫不染

yī háo bù rǎn

指一尘不染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吴承恩《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》:“即其可名状者言之,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,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。”

折节下贤人

zhé jié xià xián rén

折节:屈己下人;下:屈己尊人。屈己下人,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身自耕作,夫人自织,食不加肉,衣不重采,折节下贤人,厚遇宾客。”

张大其事

zhāng dà qí shì

张:夸张。把原来的事情夸大。形容言过其实。亦作“张皇其事”、“张大其辞(词)”、“张扬其事”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送杨少尹序》:“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,为传继二疏踪迹否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