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当仁不让

dāng rén bù ràng

成语正音

当,不能读作“妥当”的“dànɡ”;不,不能读作“bú”。

原指以仁为任,无所谦让。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,不推让。 >> 当仁不让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当仁,不让于师。’”

反哺之情

fǎn bǔ zhī qíng

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,报答恩情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禽部》:“慈鸟:此鸟初生,母哺六十日,长则反哺六十日,可谓慈孝矣。”

恩深义重

ēn shēn yì zhòng

恩惠、情义极为深重。

成语出处

唐·吕颂《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》:“事出非常,荣加望外,恩深义厚,何以克堪;糜躯粉骨,不知所报。”

恩逾慈母

ēn yú cí mǔ

逾:超过。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。形容恩情深厚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》:“陛下恩逾慈母。”

当着不着

dāng zhuó bù zhuó

指应该做的事不做,而不该做的事却做了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围释》:“老大王,你可也当着不着的。”

反求诸己

fǎn qiú zhū jǐ

成语正音

诸,不能读作“zhě”。

求:追究,寻求;诸:“之于”的合成词。反过来追究自己。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。

成语出处

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”

恩若再生

ēn ruò zài shēng

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十一回:“勾践囚于吾国……今吾复其社稷,恩若再生。”

蚌病生珠

bàng bìng shēng zhū

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。同“蚌病成珠”。

成语出处

高燮《题蔡哲夫所绘沈孝则〈冰雪庐图〉即步哲夫韵》:“嗟哉蚌病乃生珠,诗渐可读消雄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