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八纮同轨

bā hóng tóng guǐ

指天下一统。八纮,指八方极远之地。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武帝纪》:“廓清梁、岷、包怀扬、越,八纮同轨,祥瑞屡臻。”

哀鸿遍野

āi hóng biàn yě

成语正音

遍,不能读作“piàn”。

哀鸿:哀鸣的鸿雁。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。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、呻吟呼号的饥民。 >> 哀鸿遍野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小雅·鸿雁》:“鸿雁于飞,哀鸣嗷嗷。”

挨风缉缝

āi fēng jī fèng

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找门路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七:“但有一二分才貌的,那一个不挨风缉缝,央媒说合。”

大动干戈

dà dòng gān gē

成语正音

干,不能读作“ɡàn”。

大规模地进行战争。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。

成语出处

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邦分崩离析,而不能守也;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”

哀告宾服

āi gào bīn fú

宾服: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,表示依服、服从。后泛指归顺、服从。指哀求饶恕,愿意服从。

成语出处

元·无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一折:“我见他慌悚踌躇,左支右吾,跪在街衢,哀告宾服。”

大方之家

dà fāng zhī jiā

大方:大道理。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。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。

成语出处

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”

蔼然可亲

ǎi rán kě qīn

形容态度和气,使人愿意接近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李渔《十二楼·夺锦楼》:“小江的性子,在家里虽然倔强,见了外面的朋友也还蔼然可亲。”

八音遏密

bā yīn è mì

遏:阻止;密:寂静。各种乐器停止演奏,乐声寂静。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。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。

成语出处

《尚书·舜曲》:“三载,四海遏密八音。”

哀感中年

āi gǎn zhōng nián

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谢太傅(安)语王右军(王羲之)曰:‘中年伤于哀乐,与亲友别,辄作数是恶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