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哀梨蒸食

āi lí zhēng shí

将哀梨蒸着吃。比喻不识货。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。 >> 哀梨蒸食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桓南郡每见人不快,辄嗔曰:‘君得哀家梨,当复不蒸食不?’”

大才槃槃

dà cái pán pán

槃槃:形容大的样子。指有大才干的人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下》刘孝标注引《续晋阳秋》:“大才槃槃谢家安。”

哀哀父母

āi āi fù mǔ

可哀呀可哀,我的父母啊!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,对父母病痛、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。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,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

跋山涉水

bá shān shè shuǐ

成语正音

涉,不能读作“bù’。

跋山:翻过山岭;涉水,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。翻山越岭,趟水过河。形容走远路的艰苦。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鄘风·载驰》:“大夫跋涉,我心则忧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跋山涉水,蒙犯霜露。”

阿堵物

ē dǔ wù

西晋的一些士族阶层人士自命清高,耻于言钱,钱被称为“阿堵物”。后人指为钱的别称,有讽刺意义。 >> 阿堵物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世说新语》中记载:西晋的王衍是所谓的“品行高尚”的清谈人士,据说他口里从不提到“钱”字。他老婆想试探王衍的虚实,趁王衍熟睡之时,叫仆人绕着王衍的床边铺上一大圈钱。王衍早晨醒来见到床边的钱妨碍他行动。便叫来仆人说“举却阿堵物”。举却:拿开。

跋前踬后

bá qián zhì hòu

跋:踩;踬:被绊倒。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,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。比喻进退两难。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豳风·狼跋》:“狼跋其胡,载疐其尾。”唐·韩愈《昌黎集·卷十二·近学解》:“然而公不见信于人,私不见助于友。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”。

阿保之功

ē bǎo zhī gōng

阿保:保护养育。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

成语出处

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丙吉传》:“是时掖庭宫婢则令民夫上书,自陈尝有阿保之功。”

大辩若讷

dà biàn ruò nè

讷:语言迟钝,不善于讲话。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。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,不露锋芒。

成语出处

《老子》第四十五章:“大真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”

拔十得五

bá shí dé wǔ

想选拔十个,结果只选得五个。指选拔人才不容易。

成语出处

《三国志·蜀书·庞统传》:“今拔十失五,犹得其半,而可以崇迈世数,使有志者自励,不亦可乎?”

大辩不言

dà biàn bù yán

大辩:善于辩论。有口才、善于辩论的人,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。

成语出处

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大辩不言,大仁不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