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打凤捞龙

dǎ fèng lāo lóng

凤、龙:这里指人才。比喻搜索、物色难得的人才。

成语出处

元·朱凯《昊天塔》第一折:“也不须打凤捞龙,别选元戎。”

拔葵去织

bá kuí qù zhī

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故公仪子相鲁,之其见家织帛,怒而出其妻;食子舍而茹葵,愠而拔其葵。”

阿尊事贵

ē zūn shì guì

阿:曲从,迎合;尊、贵:地位官爵高的权贵。指迎合与侍奉权贵

成语出处

东汉 班固《汉书 楚元王传》:“以不能阿尊事贵,孤特寡助,抑厌遂退,卒不克明。”

打破沙锅问到底

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

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黄庭坚《拙轩颂》:“觅巧了不可得,拙从何来?打破沙盆一问,狂子因此眼开,弄巧成拙,为蛇画足,何况头上安头,屋下安屋,毕竟巧者有余,拙者不足。”

巴山夜雨

bā shān yè yǔ

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。

成语出处

唐·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:“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说巴山夜雨时。”

打得火热

dǎ dé huǒ rè

形容十分亲密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4回:“原来安道全新和建康府一个烟花娼妓,唤做李巧奴,时常往来,正是打得火热。”

打草惊蛇

dǎ cǎo jīng shé

成语正音

蛇,不能读作“sé”。

原比喻惩甲菟乙。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,反使对方有所戒备。 >> 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明·郎瑛《七修类稿》卷二十四:“打草惊蛇,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,日营资产,部人诉主簿贪污,鲁曰:‘汝虽打草,吾已惊蛇。’”

阿意取容

ē yì qǔ róng

指曲从其意,以取悦于人。

成语出处

《南史·孝义传下·陶季直》:“季直不能阿意取容,明帝颇忌之,出为辅国长史、北海太守。”

阿弥陀佛

ē mí tuó fó

成语正音

阿,不能读作“ā”。

佛教语,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颂的佛号,表示祈祷祝福或感谢神灵的意思。

成语出处

元·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四折:“张寿友曰:‘阿弥陀佛,这个是谁?’卜儿云:‘这便是媳妇儿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