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夜静更阑

yè jìng gēng lán

阑:尽。无声无息的深夜。

成语出处

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四折:“现如今是阿谁,忙出去问真实,则见他气丕丕的斜倚着门儿立。”

雅俗共赏

yǎ sú gòng shǎng

成语正音

雅,不能读作“yā”。

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,又通俗,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孙人儒《东郭记·绵驹》:“闻得有绵驹善歌,雅俗共赏。”

阳奉阴违

yáng fèng yīn wéi

成语正音

违,不能读作“wěi”。

阳:表面上;奉:遵守,听从;阴:暗地里。指玩弄两面派手法,表面上遵从,暗地里违背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十七回:“亦曾当面劝过他,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,也就奈何他不得。”

摇手触禁

yáo shǒu chù jìn

摇:动;触:触犯。摇一下手就触犯禁令。比喻法令繁琐苛刻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民摇手触禁,不得耕桑,繇役繁剧。”

睚眦必报

yá zì bì bào

成语正音

眦,不能读作“cǐ”或“cī”。

睚眦:发怒时瞪眼睛,借指极小的仇恨。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。比喻心胸极狭窄。 >> 睚眦必报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一饭之德必偿,睚眦之怨必报。”

夜郎自大

yè láng zì dà

成语正音

自,不能读作“zhì”。

夜郎: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。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。 >> 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:“滇王与汉使者言曰:‘汉孰与我大?’及夜郎侯亦然。以道不通,故各以为一州主,不知汉广大。”

羊狠狼贪

yáng hěn láng tān

狠:凶狠。原指为人凶狠,争夺权势。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。 >> 羊狠狼贪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因下令军中曰:‘猛如虎,很如羊,贪如狼,强不可使者,皆斩之。’”

妖言惑众

yāo yán huò zhòng

成语正音

众,不能读作“zònɡ”。

妖言:迷惑人的邪说。用荒谬的鬼话迷惑人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眭弘传》:“妄设妖言惑众,大逆不道。”

衣食不周

yī shí bù zhōu

周:齐备。形容衣食缺乏,生活困窘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卷二十七:“我今衣食不周,无力婚娶,何不俯就他家,一举两得?”

薰莸不同器

xūn yóu bù tóng qì

薰:香草,比喻善类;莸:臭草,比喻恶物。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个器物里。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。 >> 薰莸不同器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孔子家语·观思》:“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,尧桀不共国而治,以其类异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