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息影家园

xī yǐng jiā yuán

息影:退隐闲居。形容退隐家中

成语出处

唐·白居易《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》诗:“喜入山林初息影,厌趋朝市又劳生。”

萧墙之危

xiāo qiáng zhī wēi

萧墙: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。在内部发生祸乱的危险

成语出处

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用人》:“不谨萧墙之患,而固金城于远境。”

兴高采烈

xìng gāo cǎi liè

成语正音

兴,不能读作“xīnɡ”。

兴:原指志趣,后指兴致;采:原指神采,后指精神;烈:旺盛。原指文章志趣高尚,言词犀利。后多形容兴致高,精神饱满。 >> 兴高采烈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体性》:“步夜俊侠,故兴高而采烈。”

心之官则思

xīn zhī guān zé sī

心: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,所以把思想的器官、感情等都说做心,现指脑筋;官:官能,作用。脑筋的官能就是思维。

成语出处

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心之官则思,思则得之,不思则不得也。”

相机而言

xiàng jī ér yán

相机:观察当时情况。观察适当的情况说话

成语出处

明·汤显祖《南柯记·象谴》:“倘若吾王问及,不免相机而言。”

无人之境

wú rén zhī jìng

成语正音

之,不能读作“zī”。

没有人居住的地方。 >> 无人之境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宋·杨万里《国势中》:“不茸一垒,不置一卒,使寇之去来,如入无人之境。”

萧斧之诛

xiāo fǔ zhī zhū

萧斧:行刑的斧钺;诛:杀戮。受到斧钺的诛杀。形容人罪大恶极

成语出处

唐·孔颍达《春秋正义序》:“一字之嘉,有同华衮之赠;一言所黜,无异萧斧之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