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笑容可掬

xiào róng kě jū

成语正音

掬,不能读作“jú”。

掬:双手捧取。形容笑容满面。 >> 笑容可掬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五回:“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,笑容可掬,焚香操琴。”

乡利倍义

xiāng lì bèi yì

趋向私利,违背正义。乡,通“向”。倍,通“背”。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,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,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,吾岂可乡利倍义乎!”

小心谨慎

xiǎo xīn jǐn shèn

成语正音

慎,不能读作“sèn”。

形容言行慎重,不敢疏忽。 >> 小心谨慎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出入禁闼二十余年,小心谨慎,未尝有过。”

稀世之宝

xī shì zhī bǎo

成语正音

之,不能读作“zī”。

稀世:世所稀有。世上稀有的珍宝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黄休复《益州名画录》:“当时卿相及好事者,得居寀父子图障卷簇,家藏户宝,为稀世之珍。”

五斗折腰

wǔ dǒu zhé yāo

五斗:五斗米,指微薄的官俸;折腰:弯腰行礼。为微薄的俸禄而对上级卑躬屈膝。 >> 五斗折腰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陶潜传》: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。”

相女配夫

xiàng nǚ pèi fū

指衡量女儿的情况,选择合适的女婿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月下老错配本属前缘》:“窃以因材而笃,乃天道之常,相女配夫,实人事之正。”

夏鼎商彝

xià dǐng shāng yí

夏代的鼎,商代的彝器。泛指古董。

成语出处

元汤式《一枝花·赠王马杓》套曲:“纵然道夏鼎商彝休将做宝贝啶,也不似他情忺。”

膝行蒲伏

xī xíng pú fú

伏地爬行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秦始皇帝二十五年》:“夫其膝行蒲伏,非恭也;复言重诺,非信也;糜金散玉,非惠也;刎首决腹,非勇也。”

笑面夜叉

xiào miàn yè chā

比喻面带笑容而居心狠毒的人。 >> 笑面夜叉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宋·陈次升《弹蔡京第三状》:“时人目之为笑面夜叉,天下之所共知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