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下塞上聋

xià sāi shàng lóng

塞:堵塞不通。聋:耳朵的听觉失灵。下边堵塞不通,上边听觉失灵。比喻真实情况不能上传下达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子产不毁乡校颂》:“川不可防,言不可弭,下塞上聋,邦其倾矣。”

献可替否

xiàn kě tì fǒu

献:进;替:废。指劝善归过,提出兴革的建议。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谓可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以成其可。君所谓否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以去其否。”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,臣以献可替否为忠。”

小家碧玉

xiǎo jiā bì yù

旧时指小户人家美丽的年轻女子。 >> 小家碧玉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乐府诗集·碧玉歌》:“碧玉小家女,不敢攀贵德。感郎义气重,遂得结金兰。”

悉索薄赋

xī suǒ bó fù

指倾全国的军事力量。古代按田赋出兵车、甲士,故称兵为“赋”。薄,谦词,指不精良。

成语出处

《淮南子·要略》:“武王继文王之业,用太公之谋,悉索薄赋,躬擐甲胄,以伐无道而讨不义。”

无一不知

wú yī bù zhī

没有什么不知道的。形容知识丰富。

成语出处

《云笈七签》卷四九引《五符经》:“知一者,无一之不知也。不知一者,无一能知也。一者,至贵无偶之号也。”

向隅而泣

xiàng yú ér qì

成语正音

隅,不能读作“ǒu”。

向:对着;隅:墙角;泣:小声地哭。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。形容没有人理睬,非常孤立,只能绝望地哭泣。

成语出处

汉·刘向《说苑·贵德》:“今有满堂饭酒者,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,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。”

畏难苟安

wèi nán gǒu ān

苟:苟且。害怕困难,苟且偷安

成语出处

《清史稿·食货志》:“大学士倭仁疏陈黑地升科,州县畏难苟安,请申明赏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