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代成语

隔靴爬痒

gé xuē pá yǎng

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,不贴切,没有抓住要点。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。同“隔靴搔痒”。

成语出处

清·钱大昭《迩言》卷六:“《朱子语类》云:圣人只是识得性。百家纷纷,只是不识性字。扬子鹘鹘突突,荀子又所谓隔靴爬痒。”

变醨养瘠

biàn lí yǎng jí

使薄酒变醇,瘠土变得肥沃。比喻改变贫穷落后面貌。

成语出处

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十一:“公所到处,便能变醨养瘠,元气昭回:古今人若合一辙。”

隔皮断货

gé pí duàn huò

指隔着封皮,判断货物的好坏。比喻凭外部现象推测内部底细。

成语出处

《歧路灯》第八回:“不是为他中了举,便说深远。只是那光景儿,我就估出来六七分。兄弟隔皮断货,是最有眼色的。”

格于成例

gé yú chéng lì

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。表示不能达到目的。

成语出处
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六回:“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时不但自知旗人格于成例,向来没个点鼎甲的,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儿了。”

雕虫薄技

diāo chóng báo jì

犹言雕虫小技。

成语出处

清·陈维崧《满庭芳·赠表兄万大士》词:“少日亲情,两家中表,羊车竞戏阶前,雕虫薄技,里塾又随肩。”

格格不吐

gē gē bù tǔ

指有所格碍,不能尽情论述。

成语出处

清·何焯《义门读书记·元丰类稿》:“《上欧阳舍人书》文弱而碎,其论事又格格不吐,此少作故也。”

变化不穷

biàn huà bù qióng

指变化多种多样,没有穷尽。

成语出处

清·赵起杲《青本刻例言》:“编中所述鬼狐最夥,层见叠出,变化不穷。”

焚尸扬灰

fén shī yáng huī

形容非常仇视。同“焚骨扬灰”。

成语出处

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旧闻烧坯》:“其母恨礼甚,又诣弄部,请照陶和气例,凌迟后焚尸扬灰。”

分而治之

fēn ér zhì zhī

①分别治理。②利用手段使国家、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,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。

成语出处

清·俞樾《群经平议·周官二》“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”:“凡邦之有疾病者,疕疡者造焉,则使医分而治之,是亦不自医也。”

格杀弗论

gé shā fú lùn

指把拒捕、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。同“格杀勿论”。

成语出处

清·夏燮《中西纪事·粤民义师》:“洋人入其界者,登时格杀弗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