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代成语

迎风招展

yíng fēng zhāo zhǎn

形容旗子等迎风飘扬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4回:“只见五颜六色的旗子,迎风招展,挖云镶边的号褂,映日争辉。”

因循坐误

yīn xún zuò wù

因循:迟延拖拉;坐误:坐失。指情况有了变化,还照老一套办,因而耽误了事情。

成语出处

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4回:“照这样因循坐误,无怪有名的御史韩以高约会了全台,在宣武门外松筠庵开会。”

眼高手低

yǎn gāo shǒu dī

成语正音

低,不能读作“dǐ”。

指要求的标准很高(甚至不切实际),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。

成语出处

清 陈确《与吴仲木书》:“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,不轻下笔,终是眼高手生,鲜能入彀。”

杳不可闻

yǎo bù kě wén

再也听不到。形容声音断绝。

成语出处

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50回:“谁知秦敬宇在家,这孙兰姬别要说见他的影响,你就再要听他声咳嗽也杳不可闻。”

沿门托钵

yán mén tuō bō

钵:和尚吃东西用的器具。原指僧徒化缘。比喻挨家乞讨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无名氏《杜诗言志》卷一:“故读者于此等处最要分别,不然则视少陵为随地蓦缘,沿门托钵者流矣。”

薰莸异器

xún yóu yì qì

薰莸:香草和臭草。香草和臭草不能收藏在同一个器皿里。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

成语出处

清·王鸣盛《十七史商榷·新旧唐书》:“凡作史者,美恶必宜别卷,所以类族辨物,使薰莸异器,阅者一览可知。”

杳无影响

yǎo wú yǐng xiǎng

没有踪影,没有音信。

成语出处

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32回:“晁夫人起先等那官府有甚赈济的良方,杳无影响;又等那乡宦富室有什么捐输,又绝无音信。”

一长一短

yī cháng yī duǎn

形容说话絮叨。

成语出处
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5回:“王夫人便一长一短问他今日是那几位堂客,戏文好歹,酒席如何。”

咬文啮字

yǎo wén niè zì

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。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。同“咬文嚼字”。

成语出处

胡适《考证》:“我又最恨人家咬文啮字的评文,但我却又有点‘考据癖’。”

野史稗官

yě shǐ bài guān

野史: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;稗官: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、风俗故事,供皇帝看的小书。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

成语出处

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70回:“千秋莫道无金鉴,野史稗官话正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