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1
带口字的成语有哪些,例如虎口夺食这样含有口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?下面为您展示更多关于带口字的成语!

虎口夺食

成语拼音

hǔ kǒu duó shí

成语解释

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。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

成语出处

王朔《千万别把我当人》:“只要国内出产,全国人民不吃,虎口夺食也要给你弄来。”

折冲口舌之间

成语拼音

zhé chōng kǒu shé zhī jiān

成语解释

折冲:引申为进行外交谈判;口舌:争吵。在辩论、争吵中进行外交谈判

成语出处

宋·苏洵《送石昌言为北使引》:“折冲于口舌之间”

佛口蛇心

成语拼音

fó kǒu shé xīn

成语解释

比喻话虽说得好听,心肠却极狠毒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二十:“诸佛出世,打劫杀人,祖师西来,吹风放火,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,天下衲僧自投笼槛。”

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

成语拼音

fáng mín zhī kǒu,shèn yú fáng chuān

成语解释

防:阻止;甚:超过。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,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。指不让人民说话,必有大害。 >> 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,川壅而溃,伤人必多,民亦如之。是故为川者,决之使导;为民者,宣之使言。”

众口难调

成语拼音

zhòng kǒu nán tiáo

成语解释

原意是各人的口味不同,很难做出一种饭菜使所有的人都感到好吃。比喻做事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一:“补仲山之衮,虽曲尽于巧心;和傅说之羹,实难调于众口。”

妄口巴舌

成语拼音

wàng kǒu bā shé

成语解释

比喻胡言乱语。有时也指造谣污蔑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20回:“只要自己拿定主意,必定还要妄口巴舌血淋淋的起这样恶誓么?”

三缄其口

成语拼音

sān jiān qí kǒu

成语解释

缄:封。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。形容说话谨慎。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。 >> 三缄其口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汉·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,右阶之前,有金人焉。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,戒之哉,戒之哉!无多言,多言多败。’”

虎口逃生

成语拼音

hǔ kǒu táo shēng

成语解释

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。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。 >> 虎口逃生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孔子曰:‘然,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,疾走料虎头,编虎须,几不免虎口哉。”

口说无凭

成语拼音

kǒu shuō wú píng

成语解释

单凭口说,不足为据。

成语出处

元·乔梦符《扬州梦》第四折:“你不合打凤牢龙,翻云覆雨,陷人坑井。咱两个口说无凭。”

众口铄金

成语拼音

zhòng kǒu shuò jīn

成语解释

铄:熔化。形容舆论力量大,连金属都能熔化。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。

成语出处

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