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合式成语

同休等戚

tóng xiū děng qī

指同欢乐共忧患。形容关系密切,利害一致。亦偏指共患难。同“同休共戚”。

成语出处
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费诗传》:“同休等戚,祸福共之。”

同心僇力

tóng xīn jié lì

指齐心合力。同“同心戮力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明史·王直传》:“陛下宵衣旰食,征天下兵,与群臣兆姓同心僇力,期灭此朝食,以雪不共戴天之耻。”

王后卢前

wáng hòu lú qián

指诗文齐名。 >> 王后卢前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旧唐书·文苑传上·杨炯》:“炯与王勃、卢照邻、骆宾王以文词齐名,海内称为王、杨、卢、骆,亦号为‘四杰’。烱闻之,谓人曰:‘吾愧在卢前,耻居王后。’当时议者,亦以为然。”

萎靡不振

wěi mǐ bù zhèn

成语正音

靡,不能读作“mí”。

萎靡:颓丧。形容精神不振,意志消沉。 >> 萎靡不振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:“颓堕委靡,溃败不可收失。”

稳扎稳打

wěn zhā wěn dǎ

成语正音

扎,不能读作“zā”。

扎:安营。稳当而有把握地打击敌人。比喻有把握、有步骤地工作。

成语出处

清 刘坤一《书牍》:“现在郑军既已到齐,仍须稳扎稳打,不可轻进求速。”

万别千差

wàn bié qiān chā

形容种类多,差别大。

成语出处

《大唐善导和尚集·证集序》:“说一切诸法,千差万别,如来观音,历历了然。”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二十:“万别千差无觅处,得来元在鼻尖头。”

同符合契

tóng fú hé qì

比喻完全相合,完全相同。

成语出处
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策传》:“术甚奇之,以坚部曲还策”裴松之注引《吴历》:“一与君同符合契,有永固之分,今便行矣。”

同恶相助

tóng wù xiāng zhù

指对共同憎恶者,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。亦作“同恶相恤”。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同恶相助,同好相留,同情相成,同欲相趋,同利相死。”

问舍求田

wèn shě qiú tián

只知道置产业。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。

成语出处

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登传》:“君有国士之名,今天下大乱,帝主失所,望君忧国忘家,有救世之意,而君求田问舍,言无可采,是元龙所讳也,何缘当与君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