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4
带令字的成语有哪些,例如秋行夏令这样含有令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?下面为您展示更多关于带令字的成语!

秋行夏令

成语拼音

qiū xíng xià líng

成语解释

令:时令。时已秋季,还在做夏令的事。指不合时令。

成语出处

鲁迅《阿Q正传》第八章:“但现在是暮秋,所以这‘秋行夏令’的情形,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,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。”

令人切齿

成语拼音

lìng rén qiè chǐ

成语解释

令:使;切齿:牙齿相磨切,表示极其愤恨。使人非常愤恨。

成语出处

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肃传》:“著《史记》非贬孝武,令人切齿。”

禁止令行

成语拼音

jìn zhǐ lìng xíng

成语解释

指施禁则止,出令则行。同“令行禁止”。

成语出处

清魏源《叙》:“五官强,五兵昌,禁止令行,四夷来王,是之谓战胜于庙堂。”

令行如流

成语拼音

lìng xíng rú liú

成语解释

指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。

成语出处

《孙膑兵法·奇正》:“故行水得其理,漂石折舟;用民得其性,则令行如流。”

政令不一

成语拼音

zhèng lìng bù yī

成语解释

发出的命令不统一。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。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:“帅贱多宠,政令不壹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 》:“吾知绍之为人,志大而智小,色厉而胆薄,忌克而少威,兵多而分画不明,将骄而政令不一,土地虽广粮食虽丰,适足以为吾奉也。”

五申三令

成语拼音

wǔ shēn sān lìng

成语解释

三令五申。指再三告诫。

成语出处

前蜀·杜光庭《川主太师南斗大醮词》:“玉律金科,虑爽重轻之信;五申三令,渐乖训抚之宜。”

挟天子而令诸侯

成语拼音

xié tiān zǐ ér lìng zhū hóu

成语解释

挟:挟制;诸侯: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。挟制着皇帝,用其名义号令诸侯。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今州城粗定,兵强士附,西迎大驾,即宫邺都,挟天子而令诸侯,蓄士马以讨后庭,谁能御之?”

静言令色

成语拼音

jìng yán lìng sè

成语解释

静:安静;令:和善。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。

成语出处
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兄宣静言令色,外巧内嫉。”

及时应令

成语拼音

jí shí yīng lìng

成语解释

与季节时令相适应

成语出处
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又忙着替孙子做了一套及时应令的棉袍褂,预备开贺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。”

发号吐令

成语拼音

fā hào tǔ lìng

成语解释

发:发布;号:号令;令:命令。发布命令,下指示进行指挥

成语出处

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君道》:“发号吐令,则訇若雷霆之激响,而不为邪辨改其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