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1
带内字的成语有哪些,例如暴内陵外这样含有内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?下面为您展示更多关于带内字的成语!

暴内陵外

成语拼音

bào nèi líng wài

成语解释

暴:残害;陵:同“凌”,侵犯,凌侮。对内残害百姓,对外欺压弱小。

成语出处

《周礼·夏官·司马上》:“贼贤害民,则伐之,暴内陵外,则壇之。”

外宽内忌

成语拼音

wài kuān nèi jì

成语解释

指外表上看似宽宏,内心却多忌刻。

成语出处
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杨戏传》:“维外宽内忌,意不能堪。军还,有司承旨奏戏,免为庶人。”

内称不避亲,外举不避怨

成语拼音

nèi chēng bù bì qīn,wài jǔ bù bì yuàn

成语解释

举:推荐。举荐身边的人,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;举荐外面的人,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。形容办事公正无私

成语出处

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儒行》:“儒有内称不避亲,外举不避怨,程功积事,推贤而进达之,不望其报。”

内举不失其子,外举不失其仇

成语拼音

nèi jǔ bù shī qí zǐ,wài jǔ bù shī qí chóu

成语解释

举:推荐。举荐身边的人,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;举荐外面的人,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。形容办事公正无私。 >> 内举不失其子,外举不失其仇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荀慈明曰:‘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,外举不失其仇,以为至公。’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

内忧外侮

成语拼音

nèi yōu wài wǔ

成语解释

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。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。同“内忧外患”。

成语出处

蔡东藩《两晋演义》第九十九回:“霸踞关中卅二年,如何豆釜竟相煎!内忧外侮侵寻日,莫怪姚宗不再延。”

内查外调

成语拼音

nèi chá wài diào

成语解释

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。

成语出处

《人民日报》1983.11.29:“经过一个星期的内查外调,掌握了大量证据,很快就挖出了这个由八人组成的贪污盗窃团伙。”

返观内照

成语拼音

fǎn guān nèi zhào

成语解释

原为佛教语。指用佛性对照检查。后亦指自我反省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戴震《孟子字义疏证·理十五》:“于此不得其解,而见彼之捐弃物欲,返观内照,近于切己体察。”

席卷宇内

成语拼音

xí juǎn yǔ nèi

成语解释

席卷:像卷席子一样卷起;宇内:四境之内。指横扫或吞并疆域

成语出处

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君臣固守,以窥周室,有席卷天下、包举宇内、囊括四海之意,并吞八荒之心。”

内应外合

成语拼音

nèi yīng wài hé

成语解释

应:接应;合:配合。外面攻打,里面接应

成语出处

《三国志通俗演义·姜维祁山战邓艾》:“忽报有内应外合之兵,蜀军溃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