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正式成语

微服私行

wēi fú sī xíng

微服:平民服装。私行:秘密出行。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到民间探访民情或疑难重案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鄢赵争宠》:“只是此行敛些光彩,不可喝道而去,只得微服私行罢了。”

文弱书生

wén ruò shū shēng

文弱:文雅而体弱。举目文雅,身体柔弱的读书人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下》:“士龙为人,文弱可爱。”

铜壶刻漏

tóng hú kè lòu

铜壶:古代计时的漏器;刻漏:一种古代计时器。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。指时光正在流逝

成语出处

唐·温庭筠《鸡鸣埭歌》:“铜壶漏断梦初觉,宝马尘高人未知。”

痛彻骨髓

tòng chè gǔ suǐ

痛到骨头里。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

成语出处

巴金《雨》:“而我们却在灭亡的途中挣扎,终于逃不掉悲惨的命运,这真叫人感到痛彻骨髓。”

忘年之契

wàng nián zhī qì

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。同“忘年之好”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颜真卿《孙逖文集序》:“十五时,相国齐公崔日用试《土火炉赋》,公雅思遒丽,援翰立成,齐公骇之,约忘年之契。”

通财之谊

tōng cái zhī yì

谊:交情。在钱财上互通有无、互相支援的交情

成语出处
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3回:“你虽是个便家,况你我还有通财之谊;只是你在差次,那有许多银子?”

同声之应

tóng shēng zhī yìng

应:应和。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。指志趣、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,自然地结合在一起

成语出处

朱自清《白采的诗——羸疾者的爱》:“这里深入显出的工夫,使这样奇异的主人公能与我们亲近,让我们逐渐的了解他,原谅他,最后和他作同声之应。”

同时并举

tóng shí bìng jǔ

举:举行。在同一时间内进行

成语出处

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0章:“吴进攻河南前,曾与阎锡山……等相约同时并举。”

忘年之好

wàng nián zhī hǎo

忘记年龄的交友。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颜延之《吊张茂度书》:“言面以来,便申忘年之好。比虽艰隔成阻,而情问无睽。”

痛彻心腑

tòng chè xīn fǔ

彻:贯通,深造。痛楚深彻于心底脏腑。形容受到极大的伤害

成语出处
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三生》:“两骒夹击,痛彻心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