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3
带儒字的成语有哪些,例如谈笑有鸿儒这样含有儒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?下面为您展示更多关于带儒字的成语!

谈笑有鸿儒

成语拼音

tán xiào yǒu hóng rú

成语解释

鸿儒:大儒,有名的学者。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。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。

成语出处

唐·刘禹锡《陋室铭》: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”

坑儒焚书

成语拼音

kēng rú fén shū

成语解释

坑:活埋;焚:烧。焚毁书籍,坑杀书生。 >> 坑儒焚书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,焚书坑儒,天下学士逃难解散。 汉·孔安国《〈尚书〉序》

通儒硕学

成语拼音

tōng rú shuò xué

成语解释

犹言通儒达士。指知识渊博、明智达理的学者。

成语出处

《南史·贺瑒传》:“通儒硕学,复见贺生。今且还城,寻当相屈。”又《儒林传·顾越》:“弱冠游学都下,通儒硕学,必造门质疑,计论无倦。”

喔咿儒儿

成语拼音

ō yī rú ér

成语解释

喔咿:献媚强笑的样子,形容声音含糊不清。形容老着脸皮,强作欢颜

成语出处

战国 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栗斯,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?”

燔书阬儒

成语拼音

fán shū gāng rú

成语解释

焚毁典籍,坑杀书生。同“焚书坑儒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地理志下》:“昭王曾孙政并六国,称皇帝,负怙威,燔书阬儒,自任私智。”

白面儒生

成语拼音

bái miàn rú shēng

成语解释

犹白面书生。指只知读书,阅历少,见识浅的读书人。有时含贬义。亦泛指读书人。

成语出处

《资治通鉴·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》:“温详之徒,皆白面儒生,乌合为群,徒恃长河以自固;若大军济河,必望旗震坏,不待战也。”

名士夙儒

成语拼音

míng shì sù rú

成语解释

名士:有名的人;夙儒:有学问的人。知名人士和老学者

成语出处

《新唐书·萧复传》:“复衣垢弊,居一室,学自力,非名士夙儒不与游。”

穴见小儒

成语拼音

xué jiàn xiǎo rú

成语解释

穴:洞孔;穴见:一孔之见。比喻见识浅薄鄙陋的学者

成语出处

清·江藩《汉学师承记》第六卷:“耳听小士,穴见小儒,不知五五之开方。”

宿学旧儒

成语拼音

sù xué jiù rú

成语解释

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。

成语出处

宋·胡仔《苕溪隐丛话前集·西昆体》:“老杜诗既为世所重,宿学旧儒犹不肯深与之。”

鸿儒硕学

成语拼音

hóng rú shuò xué

成语解释

鸿儒:大儒;硕学:有很多学问的人。泛指学识渊博、造诣很深的学者。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儒林传序》:“鸿儒硕学,无乏于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