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字成语

本来面目

běn lái miàn mù

成语正音

本,不能读作“bèn”。

原为佛家语,指人的本性。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。 >> 本来面目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六祖坛经·行由品》:“不思善,不思恶,正与么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。”宋·苏轼《老人行》诗:“一任秋霜换鬓毛,本来面目长如故。”

得寸入尺

dé cùn rù chǐ

得:取得,获得。得了一寸,还想再进一尺。比喻贪得无厌

成语出处

梁启超《论民族竞争之大势》:“其奈得寸入尺、获陇望蜀者,既眈眈相逼乎前;而政府之慑狐威者,今日许以寸,明日予以尺。”

诽誉在俗

fěi yù zài sú

诽:指诽谤;誉:赞扬;俗:风气、习惯。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。后来引申指风气、习惯的作用非常大。

成语出处

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故趋舍同,诽誉在俗;意行钧,穷达在时。”

奔走钻营

bēn zǒu zuān yíng

到处奔波,削尖脑袋谋求私利。

成语出处

茅盾《动摇》:“他虽然是奔走钻营的惯家,然而和新式女太太打交道,还是第一次。”

飞沙走砾

fēi shē zǒu lì

沙:沙土;砾:小石块。沙土飞扬,小石块滚动。形容风势很猛。

成语出处

北魏·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禅虚寺》:“路中甚寒,多饶风雪,飞沙走铄,举止皆满,唯土谷浑城左右暧于余处。”

干霄蔽日

gàn xiāo bì rì

犹干云蔽日。

成语出处

清·何绍基《题冯鲁川小像册论诗》:“奇松古柏,干霄蔽日,真气真骨真形,岂待浑成于影哉!”

奔走相告

bēn zǒu xiāng gào

成语正音

奔,不能读作“bèn”;相,不能读作“xiànɡ”。

指有重大的消息时,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。 >> 奔走相告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士有陪乘,告奔走也。”

匪夷匪惠

fěi jí fěi huì

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

成语出处

《旧唐书·司空图传》:“匪夷匪惠,难居公正之明;载省载思,当徇栖衡之志,可放还山。”

感恩怀德

gǎn ēn huái dé

感激别人的恩德。

成语出处

《三国志·魏志·齐王芳传》“勇过聂政,功逾介子,可谓杀身成仁,释生取义者矣”南朝·宋·裴松之注:“古之舍生取义者,必有理存焉,或感恩怀德,投命无悔,或利害有机,奋发以应会,诏所称聂政、介子是也。”

匪夷所思

fěi yí suǒ sī

成语正音

匪,不能读作“fēi”。

匪:不是;夷:平常。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,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。

成语出处

《周易·涣》:“涣有丘,匪夷所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