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0
带同字的成语有哪些,例如王子犯法,庶民同罪这样含有同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?下面为您展示更多关于带同字的成语!

王子犯法,庶民同罪

成语拼音

wáng zǐ fàn fǎ,shù mín tóng zuì

成语解释

王子犯了法,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。指王法对于王子、平民是一样的。

成语出处

《野叟曝言》第六七回:“众人都道说那里话,王子犯法,庶民同罪,这是因奸杀命的事,既犯到官,还有活命的吗。”

同敝相济

成语拼音

tóng bì xiāng jì

成语解释

犹同恶相济。坏人互相勾结,共同作恶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宦者传序》:“同敝相济,故其有繁,败国蠹政之事,不可单书。”

同心共胆

成语拼音

tóng xīn gòng dǎn

成语解释

心志一致。亦作“同心合胆”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郑太传》:“不肯同心共胆,与齐进退。”

同然一辞

成语拼音

tóng rán yī cí

成语解释

犹异口同声。指大家说得都一样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讳辩》:“听者不察也,和而唱之,同然一辞。”

同明相照

成语拼音

tóng míng xiāng zhào

成语解释

指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。比喻杰出人物得贤者揄扬而声名更显。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同明相照,同类相求。”

殊涂同归

成语拼音

shū tú tóng guī

成语解释

本指由不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地。后比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结果。

成语出处

语出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,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。”

牛骥同槽

成语拼音

niú jì tóng cáo

成语解释

指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。比喻贤愚不分。同“牛骥同皂”。

成语出处

汉·焦赣《易林·升之小畜》:“牛骥同槽,郭氏以亡。”

李郭同舟

成语拼音

lǐ guō tóng zhōu

成语解释

以之比喻知已相处。 >> 李郭同舟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:“郭太字林宗,太原界休人也。家世贫贱……乃游于洛阳。始见河南尹李膺,膺大奇之,遂相友善,于是名震京师。后归乡里,衣冠诸儒送至河上,车数千两。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,众宾望之,以为神仙焉。”

不可同日而语

成语拼音

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

成语解释

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。形容不能相提并论,不能相比。 >> 不可同日而语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,臣人之与臣于人也,岂可同日而言之哉?”

共贯同条

成语拼音

gòng guàn tóng tiáo

成语解释

串在同一钱串上,长在同一枝条上。比喻脉络连贯,事理相通。

成语出处

清·王夫之《石崖先生传略》:“涕笑皆神之所行,逡巡皆气之所应,固可于此得吾兄……共贯同条之精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