濮上之音 阅读更多 关于濮上之音成语拼音pú shàng zhī yīn成语解释濮上:春秋时卫地,青年男女常歌舞幽会于其地。用以指靡靡之音。 >> 濮上之音的成语故事成语出处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,先闻此声者国削。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乐书》
异口同音 阅读更多 关于异口同音成语拼音yì kǒu tóng yīn成语解释不同人说同样的话,形容看法、意见完全一致。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沈约《宋书·庾炳之传》:“伏复深思,只有愚滞,今之事迹,异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测得物之数耳。”
哓音瘏口 阅读更多 关于哓音瘏口成语拼音xiāo yīn tú kǒu成语解释犹言舌敝唇焦。形容说话之多,费尽口舌。成语出处梁启超《本馆第一百册祝辞》:“虽然,菲封不弃,敝帚自珍,哓音瘏口,亦已三年,言念前劳,不欲泯没。”
陇头音信 阅读更多 关于陇头音信成语拼音lǒng tóu yīn xìn成语解释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。 >> 陇头音信的成语故事成语出处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伯喈行路》:“叹路途千里,日日思亲。青梅如豆,难寄陇头音信。”
八音遏密 阅读更多 关于八音遏密成语拼音bā yīn è mì成语解释遏:阻止;密:寂静。各种乐器停止演奏,乐声寂静。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。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。成语出处《尚书·舜曲》:“三载,四海遏密八音。”
北鄙之音 阅读更多 关于北鄙之音成语拼音bēi bǐ zhī yīn成语解释指殷纣时的音乐。后世视为亡国之声。亦作“北鄙之声”。成语出处《史记·乐书》:“纣为朝歌北鄙之音,身死国亡……夫朝歌者不时也,北者败也,鄙者陋也,纣乐好之,与万国殊心,诸侯不附,百姓不亲,天下畔之,枚身死国亡。”
丝竹八音 阅读更多 关于丝竹八音成语拼音sī zhú bā yīn成语解释丝竹:弦乐和管乐,泛指音乐;八音:金、石、丝、木、竹、匏、土、革等八种乐器。指音乐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夔传》:“夔善钟律,聪思过人,丝竹八音,靡所不能。”
音问相继 阅读更多 关于音问相继成语拼音yīn wèn xiāng jì成语解释音问:音信。书信和别人捎来的问候连续而来成语出处唐·刘禹锡《令狐仆射》诗题:“令狐仆射与予投分素深,纵山川阻峭,然音问相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