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4
带昭字的成语有哪些,例如天理昭彰这样含有昭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?下面为您展示更多关于带昭字的成语!

天理昭彰

成语拼音

tiān lǐ zhāo zhāng

成语解释

昭彰:明显。旧称天能主持公道,善恶报应分明。

成语出处

元·无名氏《冯玉兰》第三折:“这一个天理昭昭,谁想到有今朝。”

昭穆伦序

成语拼音

zhāo mù lún xù

成语解释

昭穆: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,始祖居中,二、四、六世居左称昭,三、五、七世居右称穆;伦序:伦常次序。泛指家族辈分

成语出处

《周礼·春官·冢人》:“先王之葬居中,以昭穆为左右。”

昭昭在目

成语拼音

zhāo zhāo zài mù

成语解释

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。

成语出处

唐·裴度《寄李翱书》:“贾谊之文,化成之文也,铺陈帝王之道,昭昭在目。”

天理昭然

成语拼音

tiān lǐ zhāo rán

成语解释

天理:天道。旧称天能主持公道,善恶报应分明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3卷:“你却如何杀了丈夫,劫了十五贯钱,逃走出去?今日天理昭然,有何理说!”

臭名昭著

成语拼音

chòu míng zhāo zhù

成语解释

坏名声人人都知道。

成语出处

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章:“他们是贺衷寒系统的人,在前方打狗吃,臭名昭著。”

恶迹昭著

成语拼音

è jì zhāo zhù

成语解释

昭著:显著,明显。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,人所共见。形容罪行严重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郑刚中《北山文集·答潼川路于提刑》:“但先列罪人之词,而继之以今来勘状,则恶迹昭著。”

昭聋发聩

成语拼音

zhāo lóng fā kuì

成语解释

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。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,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。

成语出处

《天讨·望帝》:“巴县邹烈士容首起大呼,昭聋发聩,正义浃乎寰宇,回响振乎栈峡。”

昭德塞违

成语拼音

zhāo dé sè wéi

成语解释

彰明美德,杜绝错误。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恒公二年》:“君人者将昭德塞违,以临照百官。”孔颖达疏:“昭德,谓昭明善德,使德益彰闻也;塞违,谓闭塞违邪,使违命止息也。”

文昭武穆

成语拼音

wén zhāo wǔ mù

成语解释

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,后则泛称子孙繁衍。

成语出处

古代宗法制度,宗庙位次,始祖庙居中,以下父子递为昭穆,左为昭,右为穆。祭祀时,子孙也按昭穆,左右排列行礼。周文王于周为穆,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,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。

明昭昏蒙

成语拼音

míng zhāo hūn méng

成语解释

昭:明白;蒙:愚昧无知。聪明而通晓事理,愚昧而不明事理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独孤申叔哀辞》:“众万之生,谁非天邪?明昭昏蒙,谁使然邪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