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4:54
带之字的成语有哪些,例如锋镝之苦这样含有之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?下面为您展示更多关于带之字的成语!

锋镝之苦

成语拼音

fēng dí zhī kǔ

成语解释

锋:刀尖;镝:箭头;锋镝:刀剑,指战争。比喻饱受战争的苦难

成语出处

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4章:“目的在于造成一种超然于南北以外的特殊地位,使浙江人民不受锋镝之苦。”

斗斛之禄

成语拼音

dǒu hú zhī lù

成语解释

斗斛:古代容量单位,1斛=10斗,1斗=10升;禄:官员的俸给。微薄的薪俸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故舍汝而旅食京师,以求斗斛之禄。”

簸之扬之,穅粃在前

成语拼音

bò zhī yáng zhī,kāng bǐ zài qián

成语解释

1.谓扬米去糠,糠在米上。穅,同“ 糠 ”。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 王文度 、 范榮期 俱爲 簡文 所要, 范 年大而位小, 王 年小而位大,將前,更相推在前,既移久, 王 遂在 范 後。 王 因謂曰:‘簸之揚之,穅粃在前。’ 范 曰:‘洮之汰之,沙礫在後。’”本为调侃之词,谓位卑而居前列。后亦用为谦词,谓无才而居前。穅,亦写作“糠”。《<二刻拍案惊奇>原序》:“亦曰‘簸之揚之,糠粃在前’云爾。”亦省作“ 簸揚糠粃 ”。 明 张居正 《答宗伯董浔阳书》:“兒曹徼時厚幸,並登仕版,而 懋修 又躐居文孫之首,簸揚糠粃,殊爲慙汗。”亦省作“ 簸粃 ”。2.用为出任地方官之谦词。 宋 林应炎 《嘉定学重修大成殿记》:“以余嘗簸粃是邦也,合辭請志歲月。”

东南之宝

成语拼音

dōng nán zhī bǎo

成语解释

指东南地区的杰出人才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张华见褚陶,语陆平原曰:‘君兄弟龙跃云津,顾彦先凤鸣朝阳,谓东南之宝已尽,不意复见褚生!’”

风雷之变

成语拼音

fēng léi zhī biàn

成语解释

指上天示警的灾异现象。 >> 风雷之变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据《书·金縢》载:周武王死后,周公摄政,镇压了武王的弟弟管叔、蔡叔等的叛乱。武王子成王因受流言影响,怀疑周公的忠诚,于是“天大雷电以风,禾尽偃,大木斯拔,邦人大恐。”

变色之言

成语拼音

biàn sè zhī yán

成语解释

使脸色改变的话。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朝有变色之言,则下有争斗之患。”

分内之事

成语拼音

fèn nèi zhī shì

成语解释

分内:自己,本分。本分之内的事情。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。

成语出处

《圣谕广训·孝训》:“皆孝子分内之事也。”

地主之仪

成语拼音

dì zhǔ zhī yí

成语解释

住在本地的人对外地客人的招待义务。同“地主之谊”。

成语出处
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三仙》:“未修地主之仪,忽叨盛馔,于理不当。”

方外之士

成语拼音

fāng wài zhī shì

成语解释

方外:世外。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。后指僧道等出家人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阮籍传》:“阮籍既方外之士,故不崇礼典。”

方闻之士

成语拼音

fāng wén zhī shì

成语解释

方闻:有道而博闻。有道而博闻的人

成语出处
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详延天下方闻之士,咸荐诸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