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谓式成语

冰炭不相容

bīng tàn bù xiāng róng

冰:冰块;炭:炭火。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并存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陆游《寄题李季章侍郎石林堂》诗:“君不见,牛奇章与李卫公,一生冰炭不相容。”

病从口入

bìng cóng kǒu rù

成语正音

从,不能读作“chónɡ”。

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。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。

成语出处

晋·傅玄《口铭》: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”

更仆难终

gēng pú nán zhōng

形容人或事物很多,数也数不过来。同“更仆难数”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李斗《扬州画舫录·草河录上》:“凡此之类,更仆难终。”

病入骨髓

bìng rù gǔ suǐ

病到骨头里。形容病势严重,无法医治。也比喻事态严重,无法挽救。

成语出处

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疾在腠理,汤熨之所及也;在肌肤,鍼石之所及也;在肠胃,火齐之所及也;在骨髓,司命之所属,无奈何也。今在骨髓,臣是以无请也。”

病入膏肓

bìng rù gāo huāng

成语正音

肓,不能读作“mánɡ”。

膏肓:古人把心尖脂肪叫“膏”,心脏与膈膜之间叫“肓”。形容病情十分严重,无法医治。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。 >> 病入膏肓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”

动静有常

dòng jìng yǒu cháng

常:常规,法则。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常规。指行动合乎规范。

成语出处

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动静有常,刚柔断矣。”

动不失时

dòng bù shī shí

时:时宜,时机。行动不失时机。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。

成语出处

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动不失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