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之若浼
指躲避惟恐不及,生怕沾污了自身。
成语出处
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推恶恶之心,思与乡人立,其冠不正,望望然去之,若将浼也。”赵岐注:“与乡人立,见其冠不正,望望然,惭愧之貌也,去之恐其污己也。”
指躲避惟恐不及,生怕沾污了自身。
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推恶恶之心,思与乡人立,其冠不正,望望然去之,若将浼也。”赵岐注:“与乡人立,见其冠不正,望望然,惭愧之貌也,去之恐其污己也。”
东汉高凤,字文通,执志不仕,太守连召请,恐不得免,自言本巫家,不应为吏,又诈与寡嫂讼田,遂不仕。后用为自诬之典。
指代年轻貌美的女子。
犹言废寝忘食。 元 商衟 《新水令》套曲:“唱道是廢寢忘飱,玉減香消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四三回:“我前生少欠他今世裏相思債,廢寢忘飱,倚定門兒待,房櫳静悄如何捱。” 明 冯梦龙 《挂枝儿·不凑巧》:“香消玉減因誰害?廢寢忘飱爲着誰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