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CD式的成语

鸦默鹊静

yā mò què jìng

形容没有一点声息。同“鸦默雀静”。

成语出处

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三:“会议室里,鸦默鹊静,只有那口小白钟发出嘀嘀哒哒的,很有规则的微响。”

衣架饭囊

yī jià fàn náng

装饭的口袋,挂衣的架子。比喻没有能力,干不了什么事的人。

成语出处

元·王子一《主入桃源》第一折:“饭囊衣架,塞满长安乱似麻。”

杳无音信

yǎo wú yīn xìn

成语正音

杳,不能读作“miǎo”。

音信:消息,回信。没有一点消息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黄孝迈《咏水仙》词:“惊鸿去后,轻抛素袜,杳无音信。”

阳煦山立

yáng xù shān lì

象太阳那样暖和,象山岳那样屹立。比喻人性格温和,品行端正。

成语出处

宋·胡继宗《书言故事·颜貌类》:“王君阳煦山立,宗庙器也。”

言不由衷

yán bù yóu zhōng

成语正音

衷,不能读作“zōnɡ”。

由:从;衷:内心。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,即说的不是真心话。指心口不一致。 >> 言不由衷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 “信不由中,质无益也。”杨伯峻注:“人言为信,中同衷。”

叶落归根

yè luò huī gēn

成语正音

落,不能读作“là”。

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,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。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。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五:“叶落归根,来时无口。”

哑子托梦

yǎ zǐ tuō mèng

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。同“哑子做梦”。

成语出处

元·郑廷玉《看钱奴》第三折:“做了个哑子托梦,说不的这场板障。”

寻章摘句

xún zhāng zhāi jù

成语正音

摘,不能读作“zāi”。

寻:找;章:篇章;摘:摘录。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,在写作时套用。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,缺乏创造性。

成语出处

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权传》:“遣都尉赵咨使魏。”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“虽有余闲,博览书传历史,藉采奇异,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。”

雪中送炭

xuě zhōng sòng tàn

成语正音

送,不能读作“shònɡ”。

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。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。 >> 雪中送炭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宋·范成大《大雪送炭与芥隐》诗:“不是雪中须送炭,聊装风景要诗来。”

伊于胡底

yī yú hú dǐ

伊:句首助词;于:到;胡:何,哪;底:尽头。到什么地步为止(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)。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我视谋犹,伊于胡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