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开头的成语

不置可否

成语拼音

bù zhì kě fǒu

成语解释

置:放,立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说行,也不说不行。指不表明态度。

成语出处

宋 汪藻《浮溪集》:“惟恐失人主之意,于政事无所可否。”

不忮不求

成语拼音

bù zhì bù qiú

成语解释

忮:嫉妒;求:贪求。指不妒忌,不贪得无厌。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邶风·雄雉》:“百尔君子,不知德行。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。”

不知有汉,何论魏晋

成语拼音

bù zhī yǒu hàn,hé lùn wèi jìn

成语解释

不知道有汉朝,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。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,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。也形容知识贫乏,学问浅薄。 >> 不知有汉,何论魏晋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,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不汉,何论魏晋。”

不主故常

成语拼音

bù zhǔ gù cháng

成语解释

故常:旧的常规、习惯。不拘于老的一套。

成语出处

《庄子·天运》:“其声能短能长,能柔能刚,变化齐一,不主故常。”

不治之症

成语拼音

bù zhì zhī zhèng

成语解释

医治不好的病。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:“太医诊了诊脉,说道:‘……此乃不治之症。’”

不知死活

成语拼音

bù zhī sǐ huó

成语解释

形容不知利害,冒昧从事。

成语出处

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7回:“无才小辈,背反狂夫!上负朝廷之恩,下辱祖宗名目,不知死活!引军到来,有何理说?”

不着边际

成语拼音

bù zhuó biān jì

成语解释

着:接触;边际:边界,边缘。挨不着边儿。多指说话空泛,不接触实际。 >> 不着边际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何涛思想:在此不着边际,怎生奈何!我须用自去一遭。 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十九回

不栉进士

成语拼音

bù zhì jìn shì

成语解释

栉:梳头。不绾髻插簪的进士。旧指有文采的女人。

成语出处

唐·刘讷言《谐喙录·不栉进士》:“关图有妹能文,每语人曰:‘有一进士,所恨不栉耳。’”

不自量力

成语拼音

bù zì liàng lì

成语解释

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。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。 >> 不自量力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不度德,不量力。”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荆甚固,而薛亦不量其力。”

不置褒贬

成语拼音

bù zhì bāo biǎn

成语解释

置:安放,这里有“加以”之间。褒:褒奖,夸赞,表扬。贬:贬低,指责。不加以表扬或批评。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二回:“操尝造花园一所;造成,操往观之,不置褒贬,只取笔于门上一‘活’字而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