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开头的成语

白面儒冠

成语拼音

bái miàn rú guān

成语解释

犹白面书生。指只知读书,阅历少,见识浅的读书人。有时含贬义。亦泛指读书人。

成语出处

清·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八四:“白面儒冠已问津,生涯只羡五侯宾。萧萧黄叶空村畔,可有摊书闭户人?”

白面儒生

成语拼音

bái miàn rú shēng

成语解释

犹白面书生。指只知读书,阅历少,见识浅的读书人。有时含贬义。亦泛指读书人。

成语出处

《资治通鉴·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》:“温详之徒,皆白面儒生,乌合为群,徒恃长河以自固;若大军济河,必望旗震坏,不待战也。”

白骨再肉

成语拼音

bái gǔ zài ròu

成语解释

白骨上再生出肉来。比喻起死回生。

成语出处

唐·张文成《游仙窟》:“十娘怜悯客人,存其死命,可谓白骨再肉,枯树重花。”

白面书郎

成语拼音

bái miàn shū láng

成语解释

犹白面书生。指只知读书,阅历少,见识浅的读书人。有时含贬义。亦泛指读书人。

成语出处

唐·白居易《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》:“昔为白面书郎去,今作苍颜赞善来。”

白藋同心

成语拼音

bái diào tóng xīn

成语解释

犹言心如野草。形容不羡荣华的品节。

成语出处

北周·庾信《竹杖赋》:“秋藜促节,白藋同心。终堪荷蓧,自足驱禽。”

白黑不分

成语拼音

bái hēi bù fēn

成语解释

比喻清浊混乱,是非不明。

成语出处
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今贤不肖浑淆,白黑不分,邪正杂糅,忠谗并进。”

白帢青衫

成语拼音

bái jiá qīng shān

成语解释

旧时士人的服装。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。同“白袷蓝衫”。

成语出处

宋·谢翱《送袁太初归剡原》诗:“风帆送客到夷州,白帢青衫谈不朽。”

白黑颠倒

成语拼音

bái hēi diān dǎo

成语解释

颠倒:错乱。指白黑不分、是非颠倒。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刘向《列女传·楚成郑瞀》:“王不明察,遂辜无罪,是白黑颠倒,上下错谬也。”

白日飞升

成语拼音

bái rì fēi shēng

成语解释

犹白日升天。道教谓人修炼得道后,白昼飞升天界成仙。后喻指一朝显贵。

成语出处

《全元散曲·喜春来》:“黄金转世人何在,白日飞升谁见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