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开头的成语

不识好歹

成语拼音

bù shí hǎo dǎi

成语解释

不知好坏。指愚蠢,缺乏识别能力。

成语出处

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[九阿姐]方才告诉我许多话,说你不识好歹,放着鹅毛不知轻,顶着磨子不知重,心下好生不悦。”

不壹而三

成语拼音

bù yī ér sān

成语解释

指再三;多次。

成语出处

《孔子家语·弟子行》:“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。适鲁,见孔子曰:‘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,不壹而三焉。赐也辞,不获命;以所见者对矣。’”

不是冤家不聚头

成语拼音

bù shì yuān jiā bù jù tóu

成语解释

冤家:仇人;聚头:聚会。不世前世结下的冤孽,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。

成语出处

元·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二折:“你每做的来不周,结下了父兄仇,抵多少不是冤家不聚头,今日在杀场上面争驰骤。”

不识局面

成语拼音

bù shí jú miàn

成语解释

犹不识时务。

成语出处

《水浒传》第四九回:“原来毛仲义五更时,先把大虫解上州里去了,却带了若干做工公的来捉解珍解宝。不想他这两个不识局面,正中了他的计策,分说不得。”

不壹而足

成语拼音

bù yī ér zú

成语解释

足:充足。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,无法列举齐全。同“不一而足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陈汤传》:“御使大夫财禹、博士匡衡以为《春秋》之义‘许夷狄者,不壹而足’,今郅支单于乡化未醇,所在绝远,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还。”颜师古注:“言节制之,不皆称其所求也。”

不识庐山真面目

成语拼音

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

成语解释

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。 >>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宋·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
不遗寸长

成语拼音

bù yí cùn cháng

成语解释

寸长:微小的长处。不遗漏一点点长处。形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给予称赞。

成语出处

《宋史·娄机传》:“称奖人才,不遗寸长。”

不遗巨细

成语拼音

bù yí jù xì

成语解释

连极细小处也不放过。

成语出处

廖仲恺《答胡適井田书》:“可见先生对一个问题不肯苟且的态度,不遗巨细的精神。真是佩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