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个字是不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1

法不阿贵

成语拼音

fǎ bù ē guì

成语解释

法:法律;阿:偏袒。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,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。形容执法公正,法律面前人人平等。

成语出处

《韩非子·有度》:“法不阿贵,绳不绕曲。法之所加,智者弗能辞,勇者弗敢争,刑过不避大臣,赏善不遗匹夫。”

忠不可兼

成语拼音

zhōng bù kě jiān

成语解释

兼:同时并进。一个人不可能兼作两个国君的忠臣,指一臣不事二主

成语出处

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权勋》:“利不可两,忠不可兼。”

自不量力

成语拼音

zì bù liàng lì

成语解释

量:估量。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。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。 >> 自不量力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荆甚固,而薛亦不量其力。”

语不惊人

成语拼音

yǔ bù jīng rèn

成语解释

语:言语,也指文句。语句平淡,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。

成语出处

唐·杜甫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》诗:“为人性僻耽佳句,语不惊人死不休。”

愚不可及

成语拼音

yú bù kě jí

成语解释

愚:傻,笨,及:比得上。愚蠢得别人比不上。形容极其愚笨。

成语出处

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宁武子,邦有道则知,邦无道则愚。其知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”

学不躐等

成语拼音

xué bù liè děng

成语解释

躐等:越级,不循原有序列。学习不能超越次第,应循序渐进

成语出处

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幼者听而不问,学不躐等也。”

信不由衷

成语拼音

xìn bù yóu zhōng

成语解释

信:诚实;衷:内心。诚实不是出于内心。比喻假意敷衍

成语出处

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信不由衷,质无益也。”

食不充饥

成语拼音

shí bù chōng jī

成语解释

犹言食不果腹。指吃不饱肚子。形容生活贫困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刘彧《立晋熙王嗣诏》:“而诸孙纩不温体,食不充饥,付之姆你之手。”

誓不两立

成语拼音

shì bù liǎng lì

成语解释

誓:发誓。发誓不与敌人并存。指双方仇恨极深,不能同时存在。

成语出处

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,楚强则秦弱,楚弱则秦强,此其势不两立。”

食不重味

成语拼音

shí bù chóng wèi

成语解释

味:菜肴。吃饭不要两样菜肴。形容生活俭朴。

成语出处

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食不二味,坐不重席。”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越王勾践食不重味,衣不重采,吊死问疾,且欲有所用其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