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个字是不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1

思不出位

成语拼音

sī bù chū wèi

成语解释

思:考虑;位:职位。考虑事情不超过自己的职权范围。比喻规矩老实,守本分。也形容缺乏闯劲。

成语出处

《易·艮》:“《象》曰:兼山艮,君子以思不出其位。”《论语·宪问》:“曾子曰:‘君子思不出其位。’”

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

成语拼音

shí bù yàn jīng,kuài bù yàn xì

成语解释

厌:满足;脍:细切的肉。粮食舂得越精越好,肉切得越细越好。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。 >> 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乡党》:“斋必变食,居必迁坐。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”

情不自胜

成语拼音

qíng bù zì shèng

成语解释

胜:承受。无法忍受自己的感情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宋明帝《罪始王休仁诏》:“官寻悲痛,情不自胜。”

目不转视

成语拼音

mù bù zhuǎn shì

成语解释

眼珠一转不转。形容注意力集中,看得出神

成语出处

清·黄宗羲《张南垣传》:“某树下某石可置某所,目不转视,手不再指,若金在冶,不假斧凿。”

后不为例

成语拼音

hòu bù wéi lì

成语解释

例:先例。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

成语出处

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中宫外家恩泽》:“时署部少宰杨时乔力谏不从,上但云后不为例而已。”

急不择途

成语拼音

jí bù zé tú

成语解释

犹慌不择路。势急心慌,顾不上选择道路。

成语出处
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张鸿渐》:“张是夜越莽穿榛,急不择途;及明,困殆已极。”

寡不胜众

成语拼音

guǎ bù shèng zhòng

成语解释

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。同“寡不敌众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吕氏春秋·壅塞》:“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,世之直士,其寡不胜众,数也。”

爱不释手

成语拼音

ài bù shì shǒu

成语解释

释:放下。喜爱得舍不得放手。

成语出处

清·孙道乾《小螺庵病榻忆语》:“小暑日,王叔眉学博自武林归,以娱园主人画团扇相赠……儿起坐桃笙上,爱不释手。”

衣不解结

成语拼音

yī bù jiě jié

成语解释

指不脱外衣。形容辛勤侍奉,致使不能脱衣安睡

成语出处

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》:“中州有李生者,娶妇旬余而母病,夫妇更番守侍,衣不解结者七八月。”

衣不重彩

成语拼音

yī bù chóng cǎi

成语解释

衣服不全是彩色的。比喻衣着朴素

成语出处

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归国外传》:“吴王闻越王尽心自守,食不重味,衣不重彩,虽有五台之游,未尝一日登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