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个字是而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0

磨而不磷,湼而不缁

成语拼音

mó ér bù lín,hè ér bù zī

成语解释

谓极坚之物,磨也磨不薄;极白之物,染也染不黑。比喻不受环境影响,经得起考验。语出《论语·阳货》:“不曰堅乎?磨而不磷。不曰白乎?湼而不緇。” 朱熹 集注:“磷,薄也。湼,染皁物。言人之不善,不能浼己。” 汉 陆贾 《新语·道基》:“潔清明朗,潤澤而濡;磨而不磷,湼而不緇。” 明 李贽 《史纲评要·唐纪·中宗皇帝》:“如 狄公 者,真所謂磨而不磷,湼而不緇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五回:“其實信得及他這朵妙法蓮花出污泥而不染,真有個磨而不磷涅而不緇的光景。”亦省作“ 磨不磷,湼不緇 ”。 宋 安晚 《石乡侯石中虚除翰林学士诰》:“圓成規,方成矩,凛若通才;磨不磷,湼不緇,屹然雅操。”

斗而铸锥

成语拼音

dòu ér zhù zhuī

成语解释

临到打仗才去铸造兵器。比喻行动不及时。

成语出处
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呼?”

毙而后已

成语拼音

bì ér hòu yǐ

成语解释

指努力工作或为某一目的奋斗终生,至死才罢休。

成语出处

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表记》:“乡道而行,中道而废,忘身之老也,不知年数之不足也,俯焉日有孳孳,毙而后已。”

信而有证

成语拼音

xìn ér yǒu zhèng

成语解释

真实而有根据。

成语出处

汉·许慎《序》:“博采通人至于小大,信而有证,稽撰其说,将以理群类、解谬误、晓学者,达神旨。”

豕而负涂

成语拼音

shǐ ér fù tú

成语解释

豕:猪;涂:泥。猪背上有泥。比喻极为污秽

成语出处

《周易·睽》:“睽孤,见豕负涂。”王弼注:“豕而负涂,秽莫过焉。”

迷而不反

成语拼音

mí ér bù fǎn

成语解释

迷路后不知回来。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。

成语出处
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钟会传》:“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发,玉石皆碎。”

乐而不厌

成语拼音

lè ér bù yàn

成语解释

喜爱而不厌倦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欧阳修《六一笔记·夏日学书说》:“使其遂至于工,可以乐而不厌。”

诲而不倦

成语拼音

huì ér bù juàn

成语解释

诲:教诲,教导;倦:厌烦,疲倦。教导人特别耐心,从不厌烦

成语出处

汉·蔡邕《彭城姜伯淮碑》:“有名物定事之能,独见先睹之效,然犹学而不厌,诲而不倦。”

乐而忘归

成语拼音

lè ér wàng guī

成语解释

乐:喜悦。非常快乐,竟忘记返回。形容非常留恋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西巡狩,乐而忘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