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个字是骨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3

刻骨镂心

成语拼音

kè gǔ lòu xīn

成语解释

铭刻在心灵深处。形容记忆深刻,永远不忘。

成语出处

唐·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

食骨在喉

成语拼音

shí gǔ zài hóu

成语解释

喉:喉咙。小骨头卡在喉咙之间。比喻心里有话,非说出来不可

成语出处

汉·许慎《说文解字》“鲠”段玉裁注:“忠言逆耳,如食骨在喉,故云骨骾之臣。”

切骨之寒

成语拼音

qiè gǔ zhī hán

成语解释

切骨:彻骨,渗透到骨头里。形容冷得刺骨

成语出处

南朝·梁·萧统《黄钟十一月启》:“酌醇酒而据切骨之寒。”

骏骨牵盐

成语拼音

jùn gǔ qiān yán

成语解释

指才华遭到抑制。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大行,蹄申膝折。”

浊骨凡胎

成语拼音

zhuó gǔ fán tāi

成语解释

凡人的重浊躯体。指尘世之人。

成语出处

元·马致远《黄粱梦》第二折:“休道是浊骨凡胎,便是释迦佛也恼下莲台。”

脱骨换胎

成语拼音

tuō gǔ huàn tāi

成语解释

道教语,指修道者得道以后,就脱凡胎为圣胎,换凡骨为仙骨。现比喻通过教育,思想得到彻底改造

成语出处

郭沫若《南冠草》第二幕:“盛蕴真:你却是脱骨换胎。”

毛骨竦然

成语拼音

máo gǔ sǒng rán

成语解释

形容极度惊慌与恐惧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李渔《比目鱼·狐威》:“那些租户债户见了,赫得毛骨竦然。”

劲骨丰肌

成语拼音

jìng gǔ fēng jī

成语解释

劲:强有力;丰:丰满美好。形容书法笔势有力而丰润

成语出处

唐·张怀雚《书断》:“然张劲骨丰肌,德冠诸贤之首。”

风骨峭峻

成语拼音

fēng gǔ qiào jùn

成语解释

峭峻:山又高又陡。形容人很有骨气,刚直不阿。也比喻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感春》诗:“孔丞别我适临汝,风骨峭峻遗尘埃。”

傲骨嶙嶙

成语拼音

ào gǔ lín lín

成语解释

傲骨:指高傲不屈的性格。嶙嶙:山崖突兀貌。比喻高傲不屈。

成语出处
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叶生》“行踪落落,对影长愁;傲骨嶙嶙,搔头自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