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个字是迹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4

人迹罕至

成语拼音

rén jì hǎn zhì

成语解释

罕:少。人很少到的地方。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。

成语出处

汉·荀悦《汉纪·孝武纪二》:“而夷狄殊俗之国,辽绝异党之地,舟车不通,人迹罕至。”

息迹静处

成语拼音

xī jì jìng chù

成语解释

息:止息;迹:行迹,脚印;处:处所。要想不见行迹,只有自己静止不动。引申为要想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。

成语出处

《庄子·渔父》:“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,举足愈数而迹愈多,走愈疾而影不离身……不知处阴以休影,处静以息迹,愚亦甚矣。”

无迹可寻

成语拼音

wú jì kě xún

成语解释

没有踪迹可以寻求。多指处事为文不着痕迹。

成语出处

《宋书·谢方明传》:“有必宜改者,则以渐移变,使无迹可寻。”

浪迹浮踪

成语拼音

làng jì fú zōng

成语解释

到外漫游,行踪不定。

成语出处

元·白朴《梧桐雨》第四折:“想当日恨冲冲,乱离间家业空,浪迹浮踪,水远山重。”

踵迹相接

成语拼音

zhǒng jì xiāng jiē

成语解释

谓脚迹相连。形容人数众多,接连不断。同“踵趾相接”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昭梿《啸亭杂录·梁提督》:“自丛岚叠嶂间以刀掘路,士卒各怀一铁钉,踵迹相接,攀钉而上。”

晦迹韬光

成语拼音

huì jì tāo guāng

成语解释

晦、韬:隐藏;迹:踪迹;光:指才华。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,不使外露。

成语出处

《隋书·薛道衡传》:“粤若高祖文皇帝,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,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。”

遁迹潜形

成语拼音

dùn jì qián xíng

成语解释

遁、潜:隐藏。迹、形:踪迹,形迹。指隐藏踪迹和身形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园中落穽》:“若要行刺呵,要隐。当遁迹潜形,翦蔓除根才事稳。”

略迹原情

成语拼音

lüè jì yuán qíng

成语解释

撇开事实不谈,从情理上原谅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张煌言《答赵安抚书》:“英君察相,尚能略其迹而原其心;感其诚而哀其遇。”

遁迹黄冠

成语拼音

dùn jì huáng guàn

成语解释

指避开尘世而做道士。

成语出处

刘复《奉答王敬先生》:“原来先生是个留学日本速成法政的学生,又是个‘遁迹黄冠’的遗老,失敬失敬。”

恶迹昭著

成语拼音

è jì zhāo zhù

成语解释

昭著:显著,明显。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,人所共见。形容罪行严重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郑刚中《北山文集·答潼川路于提刑》:“但先列罪人之词,而继之以今来勘状,则恶迹昭著。”